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安徽高考 >> 安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20年安徽高考语文备考训练(三)

2020年安徽高考语文备考训练(三)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19-12-17  【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牡丹是中华名花,它那雍荣华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文化是盛世的象征。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折服)。刘禹锡在脍炙人口的《赏牡丹》中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① 。

  二十世纪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逐渐)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心/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普”。如今牡丹的家世已班班可考,但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牡丹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花卉(huì) 雍荣华丽

  B.家普(pǔ) 班班可考

  C.濒(pín)危 脍炙人口

  D.殇(shāng)痛 国色天香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折服 逐渐 关心

  B.倾倒 逐渐 关注

  C.倾倒 逐步 关心

  D.折服 逐步 关注

  3.在文中①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②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③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

  ④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

  ⑤在揭开了牡丹神秘的面纱的同时

  A.②①⑤④③ B.⑤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⑤① D.③①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B.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C.《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D.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开”“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请尝试更换环境或连接WIFI,如果未能解决或依然有异常,请致电人工客服协助处理。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D.中国航天2015年航天发射持续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一种具体的文化所构成的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传统,正如同涓涓细流汇成的大海一样,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从陶器到玉器,中华人类早期文化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与精湛工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并在提升、丰富中使之传续与发展。

  工匠精神是以手艺支撑的精神品格,是技术之外的精神外延。从古至今的工匠都有属于他自己、又表现传承的绝活,他们是技与艺的综合。即使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那样粗简的制作,在技术的很多方面,包括其中的绘画和烧制,都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而获得的成就。对精湛和极端技艺的追求,是大匠巧夺天工的毕生努力,而突破与创造则是彰显其魅力的核心。手艺的磨练是时间的消费,也是精神的倾注。它们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一以贯之。在不同类别的手艺中,有着各自的技术基础和终极目标,但精雕细琢和一丝不苟,则是工匠们的共同追求,其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是对工和艺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在中国丰富的工艺世界中,玉石、金银、青铜、陶瓷等不同材质的品种,从造型到图案,从绘画到雕刻,从印染到织造,如此等等,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完美,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无工不精,无艺难美。所以,从材料的选择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工艺的制作,工巧的概念以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谨严,都在追求极致的品格中表现为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境界。

  精湛的技艺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历久的磨练和谙熟于胸的心得。因此,技艺往往深含私有性的特性,而技艺的传承就在一个保留与发展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传?传给谁?都需要在家族或弟子中进行甄选。传承的重要性不仅是要将手艺与成就传给后人,以避免始初阶段的失败,还要以能够不断、不绝为依归,应该说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为了传承,师傅会总结出特定的方法或口诀,会设计出特别的窍门和要领,这一切技术方面的内容在传承过程中的守望与相依,需要工匠精神奠立思想的基础。为了使特定的技艺能够代代相传,精神的延续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这种传承更重要的是手艺与责任的托付,成就与精神的传续。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态度。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工匠尽管创造了无数能够代表时代的经典工艺作品,可是,鄙视工匠却是历史的尴尬,低下的社会地位,艰苦的工作环境,超强的体力透支,经年的时间付出,磨练了他们那超于常人的意志。而技艺的传承以及依靠技艺而维持的生活,也树立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念,造就了他们的责任感。这是农耕时代特有的现象,终其一生,代代相传,一种手艺连接了一个家族的营生,一种手艺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的类别。显然,职业态度中的自我信念是维系其发展的本源,因此,自得其乐成为手艺持有人的职业态度。他们世代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恪守在自己工坊内,不为外界所迷惑或见异思迁,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特别的人生态度,将技艺在身视为生命的主体,矢志不渝。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与需求和原料联系紧密的手艺,其历久性是巨大的考验,因为它们很容易失传,有许多仅三两代而已。尤其是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正日渐消融在现代的进程中。工匠不存,精神焉附。工匠精神不能只存在于书本和记忆之中,需要唤醒记忆中的工匠精神而传承。

  (节选自2016年3月18日中国作家网,作者:陈履生)

  6.为上面这篇文章取一个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

  B.精益求精才能成就工匠精神

  C.信念和责任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D.工匠精神需要唤醒并传承

  7.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是中国工艺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最具国家文化意义的特征与代表。

  B.工匠精神是古今工匠消费时间,磨练手艺,追求精湛和极端技艺而倾注的精神。

  C.工匠精神是工匠师傅总结方法,设计窍门,为避免始初阶段的失败而进行的传承。

  D.工匠精神是手艺人为维系发展将技艺在身视为生命的主体而自得其乐的职业态度。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从古至今的工匠都是技与艺的综合,他们往往为了追求精湛和极端技艺毕生努力,而突破与创造则是彰显其魅力的核心。

  B.在中国丰富的工艺世界中,工匠精神所追求的完美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在追求极致的品格中表现为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境界。

  C.技艺往往深含私有性的特性,技艺的传承,既要把手艺与成就传给后人,还要依归于不断与不绝,精神的延续与技艺的传承都很重要。

  D.工匠地位的低下及历来对工匠的鄙视,导致以传统手工业为代表的物质文化日渐消融,工匠精神只存在于书本与记忆中。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①》)

  [注]①博志,当是“抟志”传写之讹。“抟”通“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恶以必除 恶:憎恶

  B.昼日讽诵习业 讽:讽刺

  C.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 章:显扬

  D.吾非爱道也 爱:吝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今有宝剑良马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之二虫又何知

  D.请以十五岁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B.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C.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D.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B.文中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C.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D.《荀子·解蔽》说:“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5分)

  (2)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中,孔子用“ , ”回答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个问题,这也是他一贯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从花和树的角度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塑造了一个戴着高高的帽子、佩着长长的宝剑的特立独行的高士形象。

 高考指导:2020年高考难度大不大?如何备考?

 热点:学历提升报名指导,低分上大学、3+2专本套读进入考试网升学历交流群811430100咨询老师报考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