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证考试

各地资讯

中华考试网 >> 导游证考试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基础指导 >> 2020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佛教

2020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佛教

来源:中华考试网  [ 2020年01月16日 ]  【

  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创立于6世纪,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释迦摩尼生活的年代大约与中国孔子同时。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29岁出家苦修6年,35岁发觉苦行不是解脱之路,于是弃而在菩提树下打坐,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而得道。得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弘扬佛教。45年后,80岁在拘尸那迦圆寂。

  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盘地:拘尸那迦是举世闻名的佛祖四大圣迹。

  佛教发祥地印度,公元前6世纪到12世纪大约1800年,分原始佛教时期(初600年);大乘佛教时期(中600年)、密乘佛教时期(后600年)。

  二、佛教的传播

  1、佛教在世界的传播

  (1)北传佛教:古印度-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主要是大乘佛教和密乘佛教,经典属于汉语,所以也叫汉语系佛教。

  (2)南传佛教: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小乘佛教,经典为巴利语,也称巴利语系佛教。

  (3)藏传佛教: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形成。流传于西藏、蒙、裕固、纳西等民族地区以及尼泊尔、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欧美地区流传广泛,经典属藏语,也称藏语系佛教。

  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佛教包括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体系。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国家是中国,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所以可以说,佛教起源在印度,发展在中国。经历译传、创造和融合三阶段。

  (1)汉族地区的佛教: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史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

  两汉、魏晋、南北朝为译传阶段;

  隋唐两代为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开宗立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祖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八个主要宗派,号称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但是与中国固有的思想不协调,出现佛教与儒道对峙有余,相融不足的局面。

  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一方面佛教与儒道融合,成为“三教合一”历史背景下的佛教;另一方面、佛教借助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成为民间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与思维,乃至语言素材构成重要有机成分。元明清三代,汉地精英佛教停滞衰退,而大众佛教取得长足发展,出现“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的局面。这一阶段从教派说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其他各派逐渐衰落。

  净土宗: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是最简便的法门,所以民间影响最大。

  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绝无众生心性本源(佛性)为主旨,禅宗奉菩提达摩为初祖。五祖弘忍创建“东山法门”,为实际创始人。禅宗是我国支派最多的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

  (2)云南上部座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万。

  上部座佛教传入云南有两大路线: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受泰国佛教影响较大,大致兴起于隋唐时期,宋代得到较大发展,元明清三代是鼎盛时期;德宏地区的佛教受缅甸佛教影响较大,大约16世纪中叶后由缅甸传入。

  上部座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很大影响;傣族和布朗族的男孩迄今仍沿袭古老的传统,10岁将男孩送到寺庙入寺、削发为僧,约在18岁离寺还俗,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继续深造正式成为僧侣。

  (3)藏传佛教: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以前,藏民信仰原始的苯教。藏传佛教传播经历过两次高潮:前弘期和后弘期。

  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的一些神祗和仪式。在教义上是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大乘中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咒术性,对喇嘛异常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和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是藏传佛教的的四个特色。

  活佛转世:所谓“活佛”是汉族称谓,藏语为“朱古”,意谓神佛化现的肉身,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一个活佛圆寂之后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即为转世灵童。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清政府先后正式册封宗喀巴的再传弟子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形成两大活佛转世制度。历代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批准。

  四大教派:宁玛教,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再加上原始宗教苯教,俗称黑教;合成西藏五大教派。

  格鲁派是藏区执掌政权的教派,势力最大。

  三、佛教的教义

  四谛:苦、集、灭、道。

  1、苦谛: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而言。

  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大体可以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业报轮回说”。《四谛经》以“到处不断追求快乐的渴望”为苦的原因。

  “五阴聚合”说。佛陀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因素聚合而成。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五阴。

  五阴聚合说构成了佛教空观的主要内容。

  “十二姻缘”涉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链条。

  3、灭谛: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涅槃。涅槃的根本特点是达到洗没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4、道谛:即解脱之路,通向涅槃的修行方法,主要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典:经藏、律藏、论藏故称三藏经或大藏经。

  藏传佛教大藏经称为:《甘珠尔》和《丹珠尔》。

  佛教的旗帜或是佛像的胸间:“卍”字符或是卐表示吉祥万德。

  佛教的标志:法轮,因为佛之法轮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五、佛教供奉的对象

  1、佛

  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1)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所法身、报身、应身。位于正中的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中间称娑婆世界即人们所在世界的佛是释迦牟尼,左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世佛每尊各有两位菩萨为左右胁侍。药师佛两旁是日光和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圣;释迦牟尼两旁是文殊和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圣;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过去、现在、未来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位于中间;左侧过去佛寺庙所供一般为燃灯佛;右侧未来佛即弥勒佛。

  4)华严三圣:华严宗经典《华严经》特别推崇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加两个助手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

  2、菩萨

  菩萨: 自觉、觉他者

  汉译佛典中较著名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地藏等,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则被看作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1)文殊师利菩萨:据说迦牟尼的左胁侍,手持宝剑,骑在狮子身上,人称大智菩萨。传说文殊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2)普贤菩萨:据说是迦牟尼的右胁侍,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大象,人称大行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3)观世音菩萨:亦称观音,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人称大悲菩萨。做胁侍为善财童子,右胁侍为龙女。传说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

  4)地藏菩萨 :又称地藏王菩萨,也称大愿菩萨。手拿锡杖,或手捧如意珠。相传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5)大势至菩萨:它头顶宝瓶内存智慧曙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间一切众生。相传其道场在江苏南通的狼山。

  3、罗汉

  罗汉:全称阿罗汉,自觉者

  1)十六罗汉: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

  2)十八罗汉:唐五代时,加了两个罗汉,宋以后寺院大多供奉十八罗汉。

  3)五百罗汉 :释伽牟尼众弟子集结。

  4)济公 :南宋僧人道济,俗名李心远,世称济公。被称“济癫僧”“济癫”。相传去罗汉堂报到已晚,加上辈分不高,只得站在过道里。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持产龙或蛇

  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手持雨伞

  2)韦驮

  原为南方增长天王的手下神将,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后,罗刹鬼偷走舍利,韦陀奋起直追,把罗刹鬼抓获夺回舍利。汉化韦陀身穿甲胄的少年武将形象,手持金刚杵。位置在天王殿内大肚弥勒佛像的后面,背靠弥勒佛,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3)二王尊:哼哈二将

  4)伽蓝神关羽

  汉化伽蓝神,左胁侍关平,右胁侍周仓

  六、汉地佛教的寺院的主要殿堂

  中国佛寺建筑原与印度相同,没有殿堂,建塔藏舍利。后来建殿堂供奉佛像,殿堂与塔并重,但塔依然在殿堂之前。唐宋时期,神宗不在风行建塔,佛寺发展以殿堂为主的布局。

  1)山门:或称三门,因寺院外有三个门,中间大,两侧小,象征三解脱。三门殿两侧各有一尊金刚力士像,即哼哈二将,把守山门。

  2)钟楼 位于天王殿左侧,供奉地藏菩萨

  3)鼓楼 位于天王殿右侧,供奉伽蓝神关羽

  4)天王殿:供奉的主尊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周围常有四大天王像,后面有护法将军韦驮像。

  5)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也称大殿。佛像有一佛、三佛、五佛、七佛之分,以三佛较为常见。

  6)东西配殿 :有三圣殿 祖师殿 伽蓝殿等

  7)法堂:是宣讲佛法的主要场所,

  8)禅堂:打坐禅修

  9)罗汉堂:一些大型寺院就修建五百罗汉像。

  10)方丈室:住持居住、说法与接客之处。

  11)藏经楼:供奉佛教经典之处。

  七、常用的称谓

  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为出家男女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为在家男女

  五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小和尚)沙弥尼(小尼姑)即为出家四众,加上式叉摩耶(学戒尼),为五种。

  七众弟子: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则为七众弟子。

  对高水平的僧人称为:法师、经师、论师、律师、三藏法师、高僧等。

  职务分:住持、监院,现在一般称和尚为“师父”,尼姑为“师太”。

  八、常用的礼仪

  1、合掌:是佛教徒的普通常用礼节。亦称合十。左右合掌,十指并拢,置于胸前。表示衷心的敬意。

  2、绕佛:围着佛按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三周或千百周,表示对佛的敬仰。

  3、五体投地:“五体”指两膝、两肘和头,是佛教中极高的礼节,在藏传佛教中较为多见。

  九、佛教之旅

  1、佛教四大名山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观世音菩萨道场-普陀山、普贤布萨的道场-峨眉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2、著名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克孜尔千佛洞、麦积山石窟、乐山大佛。

  3、汉地佛教其他重要名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扶风,为唐代皇家密宗内道场。发掘出释迦牟尼佛舍利和居世仅存的唐密佛骨舍利供养曼荼罗。具有世界意义的两项极为重要的发现。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传说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有“释源” 之誉。“永平求法”与“伊存授经”为佛教初传中国的两大历史事件。

  4、著名的藏传佛教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甘丹寺-拉萨三大寺之一,宗喀巴兴建,格鲁派第一座寺庙和祖庭;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色拉寺-拉萨三大寺之一、扎什伦布寺、拉扑楞寺、塔尔寺--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是内蒙古地区现有唯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

  雍和宫:是北京地区藏传佛教活动中心,是我国内地城市中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内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金丝楠木佛龛(kan)并称“雍和宫三绝”

——————— 业内导师督学,学习资料抢先下载 ———————
高频易错考点卷   章节模拟测试卷   全真模考预测卷
历年真题解析卷   强化巩固习题卷   考前冲刺提分卷
立即领取资料  
责编:xieliu

报考指南

考试简介报名条件报考流程
考试时间报名时间科目内容
资格证书教材大纲报名材料
成绩查询成绩管理掌上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