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城乡规划师 >> 规划原理 >> 复习辅导 >> 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辅导资料-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框架研究

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辅导资料-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框架研究_第2页

考试网  [ 2016年6月25日 ]  【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欧一些科学家根据现代城市出现的弊端,提出在城区内和郊区发展森林,将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中。因此,国外许多城市在城郊都建有森林区,一些首都城市约两部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建立城郊森林地带,例如伦敦、莫斯科、巴黎等,若按此标准,长沙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350km2,则应有500~600km2的城郊森林,但据土地统计年鉴,1998年长沙市森林面积仅59.5 km2,因此,长沙市必须大力发展城郊森林。

  长沙市根据市区周围一些有价值的山峰、水体,规划了十个森林公园及一个野生动物园,分别是黑糜峰,青竹湖、书堂山、谷山、洪山庙、石燕湖、莲花山、泉水冲、象鼻窝、乌山等十个森林公园及长沙野生动物园,使长沙城郊森林面积增加70 km2。

  将森林引进城市、让园林走入乡村、林业和园林融为一体,这是长沙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有别于以往的重要不同点,是建设长沙市一流生态环境的关键。

  3、 合理布置公园,构筑城市绿心

  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其重点在于绿心建设。作为一个城市其绿地覆盖率要保持在50%以上,才能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覆盖率普篇为50-80%,但长沙市2001年绿地覆盖率只有28.1%,与50%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另外,长沙市绿地分布很不均衡,配比失调,绿地分布与人口密度成反比,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只有边缘地区的1/10,旧城区绿地人均不足1m2,2001年现状绿地人均仅6.16平方米,因此,长沙市必须在城区大力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

  长沙市的绿心规划是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水陆洲为主心,湘江风光带为绿轴,年嘉湖(烈士公园)、后湖(后湖公园)、咸家湖(水上公园)为绿地板块,以道路绿廊、河道绿带为网络连接城市公园绿地、陆属绿地、绿化广场,组成一个以山、水、洲为背景、环、楔、廊、园相互关联的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市级综合性公园17个,总面积1052.97公顷,主题公园13个,总面积886.62公顷,居住区级公园71个,总面积873.06公顷,滨江地带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放绿地687.53公顷,公共绿地总面积达3500公顷,人均10平方米,同时在月塘村,鸭嘴铺、南郊园艺场,桃花岭等地新建苗圃、花圃、果园等基地。

  4、 建立生态隔离带

  由于生态隔离带面积大且靠近城市中心,大面积绿化将成为城市的“肺”。它不但为各组团稠密的人口提供大量氧气,吸纳有害气体,降低尘土,而且可以把郊区的自然气流导进城市内部,把部分郊区的生物多样物种引入城市,使城市与自然达到融合。因此,在长沙市各组团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是长沙市作为改善城市生态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

  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注重生态隔离带建设。1993年北京市在市区中心大团和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回之间,规划了约24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地区,现在已逐步建成并取得了成功的效果。目前,北京市又将开始建设第二道城市绿化隔离带,规模更大,工程将于2003年完工。长沙市根据“一主二次二组团”的城市结构,在各组团之间规划了生态隔离带,它们分别是圭塘河一园艺场、岳麓山—洋湖垸、谷山—东方口农场、金霞—红山庙、鸭嘴铺—黎托五个生态隔离带,总面积约15000公顷。在生态隔离带内,结合森林公园和风景林地的建设,进行旅游、休闲活动,其间禁止一切城市开发建设和严格控制村镇建设。25度以上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对有条件的农田可采取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方式逐步退耕还林,鼓励多种植高效益的果树、花木、苗林等。力争用生态防护林、风景林、环保林等城市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让长沙市处处充满绿色生机。长沙市根据“一主二次二组团”的城市结构,在各组团之间规划了生态隔离带,它们分别是圭塘河一园艺场、岳麓山—洋湖垸、谷山—东方口农场、金霞—红山庙、鸭嘴铺—黎托五个生态隔离带,总面积约15000公顷。在生态隔离带内,结合森林公园和风景林地的建设,进行旅游、休闲活动,其间禁止一切城市开发建设和严格控制村镇建设。25度以上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对有条件的农田可采取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方式逐步退耕还林,鼓励多种植高效益的果树、花木、苗林等。力争用生态防护林、风景林、环保林等城市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让长沙市处处充满绿色生机。

  概括说, 长沙市生态绿地系统总框架为“一环、六带、五廊、十一园、五组团”的多层次、多类型、网络放射状的生态绿地体系。它在绿色空间上分为三个层次:由主城区城市园林绿地构成的绿心;中间由环城林带及组团生态隔离带形成围绕城区的森林圈;外围是生态圈范围内森林公园、山林地、农田等为主体的生态绿地大环境,这种生态绿地体系将形成长沙市的城市包围圈,在未来的生活中,市民将能够真正体会到“人在公园中,城在

12
纠错评论责编:ouhaiho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