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语类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 | IT认证 | 财务会计 | 学历类 | 建筑工程 | 医药类 | 外贸类 | 知道 | 论坛   
  内审辅导 | 内审试题
  当前位置:考试网 > 会计考试 > 国际内审师 > 内审计作用 > 内审辅导 > 文章内容
  
提高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考试网     [ 2006-11-28 ]
    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有效性是指内审机构履行职能作用的程度、引起企业领导重视的程度,以及取得的监督效果。当前在国有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有的内审机构被精减、有的被削弱或淡化,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内审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就当前影响内审工作 有效性的几个问题及对策谈点粗浅认识。 
   
   一、影响内审工作有效发挥作用的几个因素 
   
   1、定位不准,对内审职能的认识模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起初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为目的。而当前受这种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的界定就有所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一方面使内部审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2、独立性不强,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取内部设置与其它业务部门平行的内审机构,直接归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分管并向其负责报告工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这种内审组织体制往往因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使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独立性不强,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也因管理体制上的制约而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成了企业可有可无的职能部门。 
   
   3、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1)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队伍,专业比较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2)审查方式单一,审计时效性不强;(3)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4)审计报告质量欠佳,审计建议可操作性不强;(5)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 (6)审计理论钻研气氛不浓,对国际内审准则、内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甚少。 
   
  二、提高内审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国有企业内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提高内审工作有效性,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议采取如下策略: 
   
   1、突出“内向性”,摆正内审位置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内部审计的内向性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代替外部审计。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监督机制,属企业外部的经济治理行为,由政府审计机关和国家派驻企业监事来进行。同时,企业外部监督力度的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促使企业从内部管理中挖掘潜力,改进管理,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内审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考试编辑:admin

[1] [2] [下一页]

 评论与纠错
请您发表评论或文章错误报告。查看所有评论
 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48小时热文排行
 今日更新
 真题排行
 模拟题排行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7 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