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模拟试题 >> 语文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季氏将伐颛臾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8月7日 ]  【

  13[.问答题]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无乃:

  是:

  过:

  以为:

  是:

  (2)在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3)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种类的论据?举例说明。

  (4)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论点?

  (5)在这段文字中,孔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6)选出这段文字中所运用的反诘句。

  [答案](1)无乃:岂不,恐怕。是:复指前置宾语“尔”。过:责备。以为:把……作为。是:指示代词:这。

  (2)孔子的观点是:季氏攻伐颛臾是错误的。

  (3)运用了事实论据中的历史材料,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事实论据中的现实材料,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4)孔子反对伐颛臾的理论依据是:治国以礼。具体论据有三:第一,从历史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是先王任命的东蒙山的主祭者,伐先王所封属臣,非礼。

  第二,从地理位置看,“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构不成任何威胁,没有理由伐。第三,从等级制与现实表现看,“是社稷之臣也”,颛臾是安分守己的附属国,伐之非礼。

  (5)属于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暗含大前提:伐先王所封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先王所封国;结论:伐先王所封颛臾非礼。“且在邦域之中矣”,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邦域中之国;结论:伐颛臾非礼。“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礼;小前提:颛臾是社稷之臣;结论:伐社稷之臣颛臾非礼。

  (6)“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

  14[.问答题]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引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2)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义。

  (4)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案](1)“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让位。”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批评冉有、子路的失职,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引名人名言说理属于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论证,大前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们在职位上却没有尽职;结论:应尽职劝阻,不能陈力尽责,即失职,该辞职让位。

  (2)“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那么又何必要用搀扶盲人的护理人呢?”

  事实论据中的比喻材料;批评冉有、子路的失职,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由个别到个别的类比法:以不能搀扶盲人的相类比不能辅佐季氏的臣,同为失职。

  (3)“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双重喻义:先说单句表层喻义,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出兵侵略;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喻颛臾无辜受难。再说两句整体深层喻义,将冉有、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说明无论季氏出兵侵略,还是颛臾无辜被毁,冉有、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

  15[.问答题]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2)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3)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4)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5)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1)“君子最痛恨那种心里想得到嘴上却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为了得到它寻找借口的人。”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

  (2)“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文德教化来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孔子表达的观点是:为政以德。

  (3)“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4)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5)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2020年成人高考练习题库>>>,进入焚题库——成人高考考试——题库——做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可随时随地刷题

2020年成人高考考试题库—课程
考试题库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题库|手机做题 在线做题

网校课程

课程:教材精讲、真题解析、全程学习计划 在线试听

  低基础怎么提升学历?高中毕业怎么直接升本科学历?2020年成人学历提升报名信息、政策通过咨询热线:4000-525-585进行咨询。

1 2
责编:zj10160201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