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模拟试题 >> 语文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精选备考试题及答案(6)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1月17日 ]  【

  8.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请回答:

  (1) 这段论述“大同”的文字,其论述者是(B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2) 文中“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所指的时代分别是( C)

  A.黄帝时代,尧舜禹时代

  B.尧舜之前时代,西周文武周公时代

  C.尧舜之前时代,夏、商、周时代

  D.尧舜禹时代,西周文武周公的时代

  (3) 文中加下划线的“矜,独,分,归”四个字词的释义按序是( C)

  A.矜持特立,孤高自傲,职分,出家

  B.无妻的人,孤独的人,区别,回家

  C.丧偶无妻,老而无子,职分、出嫁

  D.矜持特立,老而无子,区别、回家

  9.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请回答

  (1) 孔子与冉有的这段对话展开的时间和地点是(C )

  A.春秋初期的鲁国 B.春秋初期的卫国

  C.春秋末期的鲁国 D.春秋末期的卫国

  (2) 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作为论据的性质和论证方法是(B )

  A.名人名言、类比论证 B.事实论据、类比论证

  C.名人名言、对比论证 D.事实论据、对比论证

  (3) 文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B )

  A.老虎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焚毁

  B.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C.老虎犀牛挣脱锁链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密室里被焚毁

  D.老虎豹子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10.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出于(C )

  A.《战国策·秦策》 B.《韩非子·说难》 C.《史记·李斯列传》 D.《昭明文选》 .

  (2) 文中“臣闻地广者粟多”的“臣”是(D )

  A.孟轲 B.韩非 C.商鞅 D.李斯 .

  (3) 这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是( C)

  A.排比、对偶增强文章美感,极富文字的形象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B.层递、对偶增强文章气势,极富文字的对称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C.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极富文字的对称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D.层递、对偶增强文章美感,极富文字的形象美与音韵的节奏美。

  1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发表的时间、文体归属和作者姓名是( D)

  A.1924年,新白话诗,闻益善

  B.1925年,自由诗, 闻家骅

  C.1926年,现代诗;闻一多

  D.1927年,新格律诗,闻亦多

  (2) 这一语段综合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C)

  A.呼告、递进、比喻、借代、排比

  B.设问、反复、比喻、借代、象征

  C.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

  D.反诘、递进、比喻、拟物、排比

  (3) 文中“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抒发的感情和修辞手法是( C)

  A.对祖国的挚爱,借代

  B.对祖国的失望,比喻

  C.对祖国的挚爱,象征

  D.对祖国的失望,比拟

  1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请回答:

  (1) 语段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最重要的象征形象是( C)

  A.土地 B.暴风雨 C.鸟 D.温柔的黎明

  (2) 语段前8句和后2句的抒情方式分别是(D )

  A.比拟抒情,自问自答 B.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C.借鸟抒情,借景抒情 D.间接抒情,直抒胸臆

  .

  (3) 文中“鸟、暴风雨、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分别象征(D )

  A.我,抗日战争,人民反抗的怒吼,祖国美好的未来

  B.诗人,侵略者,人民悲愤的情绪,祖国美好的未来

  C.我,抗日战争,人民悲愤的情绪,祖国美好的未来

  D.诗人,侵略者,人民反抗的怒吼,祖国美好的未来

  1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的闪着黑光。

  请回答:

  (1) 这一语段的原文题目、体裁和场景事件的发生地域是(B )

  A.《江湖奇侠传》,长篇小说,山东、河南; B.《断魂枪》,短篇小说,北京天桥

  C.《月牙儿》,中篇小说,北京皇城根 D.《风波》,短篇小说,江南水乡

  (2) .这一语段在描写 “小干巴个儿”的“老家伙”时采用比喻手法突出其“眼珠”,其作用是(C )

  A.通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武功高深 B.通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深藏不露

  C.通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爱艺如命 D.通过眼的“深、小、亮”,表现其奸猾狡诈.

  (3) 文中描绘“这个老人”外观形象的干瘪,其作用是( B)

  A.欲扬先抑 B.对比、反衬 C.铺垫、对比 D.反衬、烘托

  1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突然她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前面。她的两眼晶莹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它完全披散下来。

  ……

  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请回答:

  (1) 这段文字的创作者姓名、国籍、生活年代是(C )

  A.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

  B.屠格涅夫,俄国,18世纪

  C.欧·亨利,19世纪

  D.欧·亨利,20世纪

  (2) 文中 “他们就是麦琪”的“麦琪”指的是( D)

  A.西方圣诞节圣诞老人馈赠的礼物

  B.基督出生时送礼的三位贤人

  C.他们互相赠送的礼物表链和发梳

  D.他们夫妇真挚而美好的爱情

  (3) 文中用“她”从“两眼晶莹明亮”到“脸失色”的外在行为和表情揭示的人物心理活动是( D)

  A.想到可以卖掉头发而自豪,又为买何种礼物而踌躇

  B.为自己有一头美发而骄傲,又为将失去美发而痛苦

  C.想到可以卖掉头发购买礼物而兴奋,又为自己将得到的礼物而憧憬

  D.想到可以卖掉头发购买礼物而兴奋,又为要卖掉自己的美发而惊骇

1 2
责编:jiaojiao95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