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安全工程师 >> 生产技术 >> 模拟试题 >> 2016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技术》章节习题第二章

2016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技术》章节习题第二章

来源:考试网  [2016年2月18日]  【

  单选题

  1.感知电流是( )。

  A.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B.引起人有感觉的电流

  C.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大电流

  D.不能够引起人感觉的最大电流

  正确答案是A。

  解析:①感知电流:指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感觉为轻微针刺,发麻等。就平均值(概率500%)而言,男性约为1.1mA;女性约为0.7mA。

  ②摆脱电流:指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时,由于受刺激肌肉收缩或中枢神经失去对手的正常指挥作用,导致无法自主摆脱带电体。就平均值(概率500%)而言,男性约为16mA;女性约为10.5mA;就最小值(可摆脱概率99.5%)而言,男性约为9mA;女性约为6mA。

  2.当直接流过心脏时,( )的电流就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死。

  A.几十毫安

  B.几毫安

  C.几十微安

  D.几微安

  正确答案是C。

  解析:室颤电流: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动物实验和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 mA以上乃至数A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前述电流均指流过人体的电流,而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人体阻抗是定量分析人体电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处理许多电气安全问题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

  3.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 )Ω。

  A.800~1000

  B.500~800

  C.200~500

  D.50~200

  正确答案是B。

  解析:1、皮肤阻抗:决定于接触电压、频率、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潮湿程度和温度等。皮肤电容很小,在工频条件下,电容可忽略不计,将人体阻抗看作纯电阻。

  2、体内电阻:基本上可以看作纯电阻,主要决定于电流途径和接触面积。

  3、数值及变动范围。在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Ω;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500~800Ω。

  4.在电气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人体直接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称为(  )。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电伤

  D.电击

  正确答案是A。

  解析: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

  在电气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人体直接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称作直接接触电击。

  5.当设备发生碰壳漏电时,人体接触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电击称作( )。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非接触电击

  正确答案是B。

  解析:在设备或线路故障状态下,原本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了带电状态,人体与上述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可导电部分触及而形成的电击,称作间接接触电击。

  6.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 )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因此,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将其作为重点。

  A.跨步电压电击

  B.三相电击

  C.两相电击

  D.单相电击

  正确答案是D。

  解析: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①单相电击:指人体接触到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同时,人体另一部位触及某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资料,单相电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70%以上。因此,防止触电事故的技术措施应将单相电击作为重点。

  ②两相电击。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此情况下,人体所承受的电压为线路电压,因其电压相对较高,其危险性也较大。

  ③跨步电压电击。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

  7.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 )。

  A.跨步电压

  B.跨步电势

  C.临界电压

  D.故障电压

  正确答案是A。

  解析: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经接地线流人埋于土壤中的接地体,又通过接地体向周围大地流散时,在接地体周围土壤电阻上产生的电压梯度形成的。

  8.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往往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造成的电流比较大。这种伤害称为(  )。

  A.电击

  B.电伤

  C.直接接触电击

  D.间接接触电击

  正确答案是B。

  解析: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9.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以下( )不属于电气引燃源的主要形式。

  A.危险温度

  B.雷击

  C.电火花

  D.电弧

  正确答案是B。

  解析:1、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在爆炸性气体、爆炸性粉尘环境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开关、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热器具、电动机等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不仅有较大的火灾危险,还有爆炸的危险。在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

  2、形成危险温度的典型情况如下:①短路;②过载;③漏电;④接触不良;⑤)铁心过热;⑥散热不良;⑦机械故障;⑧电压异常;⑨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⑩电磁辐射能量。

  3、电火花和电弧分为工作电火花及电弧、事故电火花及电弧。

  10.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电弧形成后的弧柱温度可达到( ),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

  A.1000~3000℃

  B.3000~5000℃

  C.5000~6000℃

  D.6000~7000℃

  正确答案是D。

  解析: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而成的。在切断感性电路时,断路器触点分开瞬间,在触点之间的高电压形成的电场作用及触点上的高温引起热电子发射,使断开的触点之间形成密度很大的电子流和离子流,形成电弧和电火花。电弧形成后的弧柱温度可高达6000~7000℃,甚至 10000℃以上,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是十分危险的因素。

1 23
责编:stone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