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安全工程师 >> 管理知识 >> 考试辅导 >>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章节讲义第七章第二节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章节讲义第七章第二节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6年6月16日]  【

  4.应急响应

  (1)接警与通知

  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后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规定,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

  (2)指挥与控制

  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的程序,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

  (3)警报和紧急公告

  明确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如何向受影响的公众发出警报,包括什么时候,谁有权决定启动警报系统,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警报系统的协调使用,可使用的警报装置的类型和位置,以及警报装置覆盖的地理区域。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4)通讯

  说明主要通讯系统的来源、使用、维护以及应急组织通讯需要的详细情况等,并充分考虑紧急状态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建立备用的通讯系统。以便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等之间建立畅通的应急通讯网络。

  (5)事态监测与评估

  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程序,包括:由谁来负责监测与评估活动;监测仪器设备及监测方法;实验室化验及检验支持;监测点的设置及现场工作;报告程序等。

  可能的监测活动包括: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危险性和受损建筑跨塌危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

  (6)警戒与治安

  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警戒与治安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等。对危险物质事故,必须列出警戒人员有关个体防护的准备。

  (7)人群疏散与安置

  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为此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条件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

  (8)医疗与卫生

  针对城市可能的重大事故,明确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监测等所做的准备和安排,包括: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医院、职业中毒治疗医院及烧伤等专科医院的列表;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城市内、外来源和供给。医疗人员必须了解城市内主要危险对人群造成伤害的类型,并经过相应的培训,掌握对危险化学品受伤害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的方法。

  (9)公共关系

  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表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为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做出安排。

  (10)应急人员安全

  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等级、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应急人员的进出现场和紧急撤离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11)消防和抢险

  对消防和抢险工作的组织、消防抢险所需的设施、器材和物资、人员的培训、行动方案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12)泄漏物控制

  明确对泄漏的危险物质和溶解了有毒蒸汽的灭火用水的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及洗消物资,并建立洗消物资供应企业的通讯名录,保障对泄漏物的及时围堵、收容、清消和妥善处置。

  5.现场恢复(短期恢复)

  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目的是控制此时仍存在的潜在危险,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为长期恢复提供指导和建议。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四、策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熟悉)

  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发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等;

  2、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极其影响;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熟悉)(案例的重点掌握)

  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

  2、危险分析(即危险识别、脆性分析、风险分析和法律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3、编制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并按规定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5、应急预案的实施。

责编:ZCF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