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质量工程师中级 > 中级理论 > 文章内容

2011质量工程师考试中级理论精讲班讲义(12)

考试网(www.examw.com)  2011年7月26日  
0
质量成本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把产品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同产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次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继费根堡姆之后,朱兰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又相继提出“矿中黄金”和“水中冰山”等有关质量成本的理念。此后,很快在发达国家开始了质量成本管理活动。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组织可以按照自己的准则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某些损失,如信誉损失等,难以定量,但很重要。

  (二)质量成本分类

  1.PAF分类

  PAF分类即按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分类。

  有时还须考虑外部活动成本:为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质量保证)。

  2.符合性分类

  (三)质量成本模型自www.Examw.com

  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基本模型。

  随着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增加,损失成本随之下降。因此,图中总会存在一个最佳区域,在这区域内总质量成本最低,但考虑到诸如信誉、安全性等问题,在作经费预算时,希望能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如果通过论证,确信某一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能为企业带来效益,那么应适当增加鉴定成本。事实表明,用于分析、控制和减少质量损失的费用能在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等方面,得到更有利的补偿,所以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够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图1.4-3显示了传统质量改进的成本观念。在质量改进时,要找出损失成本(内部+外部)与预防成本之和的总质量成本,要趋于质量成本最低,才是适宜的质量水平。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