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综合辅导 > 文章内容

质量综合辅导: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概述

考试网(www.examw.com)  2008年5月18日  
  (一)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作用,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认为:不了解体系,就不能理解标准,更不能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管理领域,体系和系统并无严格区别,既可称为体系,也可称为系统。2000版ISO 9000族标准将两者视为同义词,所以,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质量管理系统;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同样可用来研究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原则之一"管理的系统方法"强调:"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研究体系(系统)的主要"工具"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对象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是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也是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 
  体系(系统)可以说无所不在,大到宇宙、太阳系、社会,小到企业、产品和过程,都可视为一个体系(系统)。人们总是通过体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成功的管理者总是通过体系(系统)去管理组织,通过体系(系统)一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总体业绩。 
  在系统理论中,将体系(系统)的组成部分称为体系的单元或元素,当体系的组成部分不很明确或组成部分数量较多时,我们习惯将组成部分称为"要素",以强调体系中的主要元素。 
  ISO 9000标准将体系(系统)、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三个术语定义为: 
  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根据ISO 9000族标准约定的术语替代规则,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同样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体系"也可用管理体系的定义所替代。 
  不难看出,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具有术语"体系"的所有属性,其实质都强调"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而质量管理体系还具有管理体系的属性。 
  从定义可看出,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的管理特征。 
  (2)在建立和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方面,具有明确的目标特征。 
  (3)与组织的其他管理体系一样,其组成要素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体系特征。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特性 
  1.总体性 
  尽管组成体系的各要素在体系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或职能,但就体系总体而言,系统的功能必须由系统的总体才能实现。体系的总体功能可以大于组成体系各要素功能之和,或具有其要素所没有的总体功能。 
  体系和要素是辩证的统一。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它本身即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在研究对象是汽车时,发动机这个系统就转化为汽车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要素"。 
  2.关联性 
  组成体系的要素,既具独立性,又具相关性,而且各要素和体系之间同样存在这种"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控制,特别是统计过程控制的任务之一就是识别、控制和利用"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或相互作用。如:由于日本的一些企业采用了"三次设计"(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充分利用了有关参数之间的关联作用(统计上称"交互作用"),从而做到了能用次于美国的元器件组装优于美国的整机。相反,如果对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加识别和控制,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又如:在设计更改中,如果只考虑更改部位的合理性,而不考虑更改对其他部件和整机的影响,这在客观上就有可能"制造"了一个质量隐患。 
  3.有序性 
  所谓有序性,通俗地讲,就是将实现体系目标的全过程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程序化。通常我们不能保证执行体系目标的每个人在认识上完全一致,但必须使他们的行为做到井然有序。体系功能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要素(内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有序化程度,而这种有序化程度又与组织的产品类别、过程复杂性和人员素质相关。 
  为了做到有序性,可以编制一个经过优化了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一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由谁来做,如何做,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等。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只要大家能习惯地遵循,也不一定通过编制文件来达到有序化。 
  4.动态性 
  所谓动态性,是指体系的状态和体系的结构在时间上的演化趋势。 
  应当强调,体系的结构(包括其管理职责)总是相对保守和稳定的因素,而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则是相对活跃和变化的因素,一般而言,前者总是落后于后者,但又必须服从于或适应于后者。为了保持体系的动态平衡,为了使体系能适应于市场和顾客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这就要求一个组织不仅应当理解顾客当前的需求以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应当理解顾客未来的需求和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