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综合辅导 > 文章内容

质量综合辅导:供应商的业绩评定与动态管理

考试网(www.examw.com)  2008年5月14日  

  供应商作为产品实现的重要资源之一必然要讲求其有效性。2000版ISO 9000标准就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因此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定十分重要,它是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择优汰劣的依据。
  (一)供应商业绩评定
  
当组织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制度时,对提供产品的供应商造成了相应的质量压力。对顾客负责的供应商在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的同时,也会在出厂检验上进行严格把关,剔除不合格品,以保证供货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作为组织,特别是在计划期内连续进货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进货检验信息,了解同一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分布的变化状况,及时掌握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动态。
  在这里主要介绍不合格评分法和综合评分法两种供应商业绩评定方法。
  (1)不合格评分法
  
根据供应商提供不合格品对企业产成品的影响程度定期进行不合格分级评定。例如某公司规定致命不合格的分值为5分,严重不合格的分值为3分,轻微不合格的分值为1分。质量工程师定期对供应商的不合格总分进行统计,据此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及时通知供应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节省人力,但评价指标偏少,无法反映供应商的综合业绩水平。
  (2)综合评分法
  
质量管理部门不但要收集每一供应商的月度投入使用合格率,而且应定期调查供应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主管,对该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水平和供货及时性、供货量的保证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某公司采用满分为100的评价体系,各分项满分分别规定为:体系完善程度及有效性10 分,年度平均投入使用合格率30分,全年批次合格率25分,供货及服务25分,顾客反馈质量10分。经过充分收集资料,并调查分析后,给出每一供应商综合评分,根据得分的高低评出优劣等级。这种方法可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但由于此种方法耗时费力,所以只适合于进行较长周期的评定,如年终评定。
  (二)供应商动态分级管理
  
根据供应商的业绩记录,定期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动态分级评定,将所有供应商划分为A、B、C、D四类。A类供应商是优秀供应商,B类供应商是良好供应商,C类供应商是合格供应商,D类供应商是不合格供应商,应予以淘汰。对各类供应商的管理可以结合企业的供应商定点个数来区别对待。
  对于定点个数为1的情况,A类供应商的订单分配为100%,继续与之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B类供应商的订单分配为100%,但需开发该外购件的新供应商;如果此供应商为C、D类,应尽快更换供应商。
  无论定点的供应商个数多少,D类供应商都应被及时淘汰。
  这种分级评定与管理将供货订单与供应商绩效、外购件分级结合起来,使订单的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并通过订单的分配来引导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
  随着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就越来越密切,优秀供应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在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如何与之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需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来选择优秀供应商,通过契约来确立和维持互利共赢的关系,通过质量验证来保证契约的落实,通过合理的责任分担来保护双方的利益,通过业绩评定和动态管理增强与优秀供应商的互利共赢关系。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营销管理的核心。识别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员工、供方、所有者、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了解顾客的要求,以获得竞争优势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去实现,是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的关键。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就要求从顾客的角度要求组织提供的产品必须或超过某一标准(顾客要求)。因此,组织首要的是充分了解其顾客,他们是怎样的顾客?有什么需求和期望?是什么力量驱动他们购买?怎样使他们满意?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