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综合辅导 > 文章内容

质量工程师综合辅导:方针目标管理的原理

考试网(www.examw.com)  2008年5月8日  
  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 
  1943年,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A.B.Maslow)在他所写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论",即人的需要可分层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认为西方一些国家的职工,大部分已经满足了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要,开始把策动力的重心转移到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方面来。如果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注意满足人们这种比较高级的需要,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将受到压抑。因此提出,要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全体职工走向"成就欲"方面。因而要求企业的领导者确定好企业的经营目标,以此来统一全体职工的意志,激发全体职工共同努力。 
  目标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它与泰罗制的科学管理思想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从"监督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从家长式"专制管理"转变为"民主管理",从"纪律约束"转变为"激励管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这就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牢牢抓住系统管理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两条主线。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