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综合辅导 > 文章内容

质量工程师辅导: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六西格玛

考试网(www.examw.com)  2008年3月14日  
  对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的六西格玛解读2006年12月11日,也就是中国全面履行加入WTO承诺的前夜,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下称《指引》)。 中国全面履行对WTO的承诺,标志着中国金融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将同外资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激烈的竞争。中外资银行很大的差距就是创新能力的差距。一般来说银行的收入结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金融创新的水平。近年来,国际上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普遍超过50%,有的银行甚至达到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利差收入,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最高的银行也不到30%,还有相当多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一位数徘徊。加快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首要任务。
  《指引》共七章四十八条:第一章总则,阐述了《指引》制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金融创新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主要倡导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原则。第三章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主要侧重于引导商业银行建立适合自身的金融创新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第四章金融创新的客户利益保护,主要侧重于要求商业银行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和专业操守,履行对客户应尽的义务,加强信息披露。第五章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自我处置能力。第六章金融创新的监督管理,提出银监会对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的监管思路。第七章附则,对《指引》的生效日期进行说明。
  《指引》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法规,商业银行开办创新业务是自身自觉自愿的,主要还是调动商业银行内在的积极性,《指引》在创新的原则、运行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给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那么,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指引的框架下,从效率和效果方面搭建成熟的创新平台,并将创新能力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则主要针对指引中所要求的金融创新的概念和意义、金融创新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从六西格玛管理如何促进和“催化”金融创新的角度进行解读和阐述,侧重如何结合方法论落实与贯彻指引的要求。6sigma品质1、如何理解金融创新?
  指引第一章总则的第三条指出,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
  谈到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 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
  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其中,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全局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么,从具有价值角度讲,它与新颖性密切相关,全局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提起金融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创新主要有七种:(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而指引中所提到的金融创新,更主要的指的是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几个方面。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