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质量工程师初级 > 初级理论 > 文章内容

质量工程师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讲座(四)

考试网(www.examw.com)  2006年12月2日  
操作型工序概念的提出: 

建设监理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是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常会感到对于不同工序(比如定位放线和墙体砌筑工序),工序控制内容的侧重点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工序本身的差异所决定的。为区分这些差异进而实现对工序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应针对工序特点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对策加以控制。笔者依据工序对于操作者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将工序划分为操作型和技术型两类。下面即为工序分类的阐述: 

技术型工序是指对工序操作者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或需经过特殊工种岗位培训类型工序。工序特点是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如:建筑测量放线、钢筋接头连接、部分防水工程工序、某些特种工程工序等。 

操作型工序相对于技术型而言,对于操作者无需要求特殊的专业技术,仅要求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工序特点是劳动密集、工作面广量大。如:粉刷工程、墙体砌筑、模板支设等。 

在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往往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对于技术型工序的质量控制较为顺手;但对于面广量大的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效果经常难尽人意,质量通病更易发生,可控制性甚至更差。所以有的监理工程师认为住宅工程监理的难度反而要比一般工业及综合楼建筑的难度要大,这也是操作型工序在住宅工程中占有更大比例的缘故。下文即本人根据数年来监理工作的实践,试图探讨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的难点及对策。 

操作型工序质量控制的难点: 

由于操作型工序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如下难点: 

(一)对于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如在我市某高校教工住宅主体施工中,因工人擅自在三楼某单元客厅及房间内拆模造成了客厅顶板的裂缝,然而在后续的施工中又未予以发现并处理。最后,住宅交付使用后裂缝依旧存在,在住户装扇时被发现并被我市电视台予以曝光,这一事件给承包商及监理单位声誉带来较坏影响,承包商对于质量问题的后期处理所花的代价也更大。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二)工序活动过程中,投人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三)工序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事实上,由于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如笔者在(一)中的例举,即由于工序产品出了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并补救处理所造成的。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