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咨询工程师 >> 政策规划 >> 规划指导 >> 2017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章节知识点:第十章第二节

2017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章节知识点:第十章第二节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  [ 2016年11月8日 ]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部署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阶段、重点区域

  1.战略目标

  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2.三个阶段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1)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2)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阶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3.三个重点发展区域

  (1)成渝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建设,成渝经济区已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成渝经济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国务院要求,《成渝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交通、物流等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拥有沿海1595公里海岸线,深水岸线160多公里,是国内仅存的未大规模开发的连片沿海岸线,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是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完善沿海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

  北部湾经济区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优化国土开发,形成开放合作的空间优势;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优势;提升国际大通道能力,构建开放合作的支撑体系;深化国际国内合作,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开放合作的和谐环境;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

  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3)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五大优势包括:战略区位重要;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良好;文化积淀深厚;城镇带初步形成。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六大目标是:

  1)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创新能力有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3)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覆盖经济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提高。

  4)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实现西(安)成(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5)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6)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空气中SO2和NO2含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十五”时期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力争用5-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开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十五”计划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

  (1)加快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突出抓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节水和开发水资源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

  (3)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护天然林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4)巩固和加强西部地区的农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5)坚持科教先行,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做好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的工作。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及中心城市,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形成,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十一五”时期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部署

  中央关于“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体现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

  2.规划目标

  “十一五”西部大开发总的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3.主要任务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继续基础设施建设;

  (3)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4)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5)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6)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7)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四)西部大开发十年成就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1)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中央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国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12 3
纠错评论责编:sunshine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