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考 >> 自考真题 >> 教育类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06年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06年11月14日]  【

l1.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     )
A.特点的感知 B.属性的认识
C.数量的辨别 D.关系的理解


1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


13.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受(     )
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14.量的本质特征是(     )
A.持续性 B.可测量性
C.操作性 D.形象性


15.幼儿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如要评价每个幼儿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此时收集评价资料的最好方法是(     )
A.临床法 B.测试法
C.作业分析法 D.观察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6.数学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17.学前儿童对物体量的认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18.简述中班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
19.简述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20.简述儿童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水平。
2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2题必做,23、24题中任选一题,2题均答,以23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22.试述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3.结合实例说明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的指导要点。
24.为什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小班幼儿进行计数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①口能从1-10顺着数,但手在乱点;②手能按实物顺序一个个地点,口却乱数;③口和手能有节奏配合,却不能一一对应地配合。
         请结合所学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阐述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26.设计一个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的教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及年龄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adm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