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医学类 >> 心理咨询与辅导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心理咨询与辅导》章节串讲:第5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29日]  【

  第二节 会谈中的非言语行为

  一、 非言语行为是一种语言(非言语行为的作用)【领会】

  非语言行为具有说话功能,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由于非言语行为的高度自发性,人们在非言语行为上作假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从非言语行为中常常流露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人与人互动过程中不方便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甚至连本人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信息,都可能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出来。当对方与你交谈时眼神游离不定,不时地看表,你会想到对方现在可能时间不方便。

  咨询师一方面需要敏感地觉察并理解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促进交流与互动。

  二、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

  A.咨询师应学会倾听和觉察来访者的六类非言语表现:【识记】

  (1)躯体移动、手势等躯体行为;(2)皱眉、撇嘴等面部表情;(3)语气、语调等声音特征;(4)呼吸急促、脸红等自主的生理反应;(5)身高、体重、面色等身体特征;(6)衣着、修饰等总体印象。

  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五个方面:【识记】

  (一)面部表情

  (二)躯体行为

  (三)声音特征

  (四)总体印象

  初次见面时,来访者的衣着修饰、言谈举止、站立行走的姿势等,常常给咨询师留下总体印象,由此大致判断来访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空间距离也能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内心活动状态。

  (五)沉默(沉默的种类、表现及其处理)【领会】

  1、创造性沉默

  表现:来访者目光凝视某一点,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当中

  处理:咨询师保持沉默,避免干扰对方思绪。

  2、自发性沉默

  表现:来访者目光游移不定,表现不在自,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处理:咨询师应在确认之后有所反应。

  3、冲突性沉默

  表现一:来访者感到紧张,非言语行为表达我不想在这里。

  处理: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必要的保证,先谈一些一般性的话题作为过渡。

  表现二:来访者感到愤怒,不服气、冒火,被动攻击。

  处理:接纳、理解来访者的情绪反应,而后主动面质。

  表现三:来访者感到愧疚,回避咨询师的目光,踌躇不安。

  处理:澄清来访者目前的情感状态,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

  三、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

  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意义:其一,咨询师要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使之成为建立咨询关系、产生咨询效果的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二,咨询师对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要保持足够的敏感,以免传递不希望的信息产生消极影响。

  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三个方面及其在会谈中的意义:【识记】

  (一)声音特征:咨询师以温和的语气、中等的语速和声调与来访者谈话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语速不宜过快,而且要有适当的停顿促使对方思考,适当地运用声调的变化可引起来访者对谈话的兴趣和关注,同时避免高亢的或尖厉的音色不利于引发来访者思考。此外,咨询师还要留意自己习惯使用的口头禅或过度语,促进谈话顺畅进行,以免使来访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二)面部表情与身体语言

  咨询师的面部表情与身体语言是表达对来访者关注的最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来访者感受最为敏感的部分。

  咨询师无需太多的语言,只是朝向来访者前倾的身体姿态、自然放松的坐姿、关注的神情、在来访者倾诉时适时的点头回应等,都在向来访者传递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表达对来访者的兴趣与关注。

  (三)目光接触

  咨询师自然而亲切地注视足以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获得与以往生活中不同的体验。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