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教育类 >> 教育社会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总结二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29日]  【

  (1) 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农业社会:凡事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均为“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之所以为农业社会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乃至相应的生产关系都未发展到足使大部分社会成员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其他社会生产水平。

  “农业社会”类型的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技术含量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以及变化十分迟缓。

  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的背景下所需要的教育职能述求?

  A. 此时的社会并不怎么需要教育承担劳动力再生产的职能,由于此时的经济结构技术含量低。作为经济主体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劳动均为手工劳动,而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最好的“学校”B.承担现存的不平等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统治阶级为巩固本阶层利益,在实施阶级专政的同时,诉诸于教育)具体表现:a.社会统治阶层将教育视为培养“社会精英”、尤其是“政治精英”的工具。b.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及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进而在培养政治精英的同时,教育需要担负起“庶民教化”的任务。C.因而总的来说,在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背景下教育的社会职能主要是“防范性的”或“控制性的”,也就是主要承担着“社会防范职能”或“社会控制职能”

  (2)“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工业社会是指国民经济以工业为主体的社会。

  工业社会三个基本特征:a经济结构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多b其经济结构是“开放式”不平等的经济结构c其经济结构是多变的、流动的经济结构。

  工业社会经济结构背景下,社会对教育职能诉求:

  A. 在精英培养职能上,开放了其培养对象的范围,直至最终面向社会所有阶层的子女。B.劳动力的专门培养与训练是工业社会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多的经济结构迫使教育承担的新职能。

  (2) 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后工业社会五个特征:一.物质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二.科技阶层占优势社会地位。三.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改革与政策形成之依据。四.技术的控制与评价具有未来取向。五,各种新的职能技术被用于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

  后工业社会之所以成为后工业社会所呈现的重要倾向:1.软件化:经济生产中的软件要素的重要性增大2.国际化3.模糊化(a出现中产阶级和资本家的综合体,很难用传统阶级概念去确定其阶级属性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b.蓝领工作人员,因持有企业和公司股票也身兼两职)4.变动急剧化

  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对教育职能的述求?

  社会更新职能:当今世界各国在国际竞争中都主动出击,不但造就推陈出新的新型人才。

  5.三个代表性国家政治控制手段及教育控制?

  (1)中央集权的(伞状模式):a.代表国:法国b.政治控制手段:将地方政权“国家化”,掌握地方实权的官吏均由中央政府任命,职权也由中央部门授予;干预地方一切重要事务。c.对教育控制的影响:总的来讲存在全面集中和刻板划一的基本特征。d.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对全国教育直接领导的中央权力机构—教育部;有一套组织严密、完全受教育部垂直领导和监督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对地方和学校处理的一般事务的操作过程和具体方法都有国家教育部规定。

  (2)地方分权的(多中心或无中心的):a.代表国:美国b地方分权的政治控制手段使在教育控制上也呈现地方分权的状态:没有统一的全国教育领导网络,教育是一种各自为政的“地方事业”(p85图)

  (3)地方自治加中央调控a.代表国:日本b.政治控制手段:中央集权再导入地方自治制度,地方自治又不完全彻底,没有立法权,全国只有唯一立法机构:国会c对教育控制的影响:设置中央机构-文部省(比美国的联邦教育部拥有更多的权力)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地方设置“教育委员会”是协议制行政机构,依靠民意执行行政。P91图

  6.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A“后喻型文化”: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特点: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存生活方式的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中国代表)

  B“前喻型文化”: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美国代表)。

  7.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传递结构:由多种社会文化传递所组成的,学校教育为其中一种。

  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的关系:传递结构是制约着学校教育效果的特殊社会背景,决定着学校能否 拥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拥有取得教育效果所必须的条件--教育权。

  A. 学校为中心的传递结构,其教育权威的形成:学校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知识来源,成为他们形成兴趣、标准、态度和看法的地方,教育权威不容置疑(学校中心传递结构的教育权威的维护)。B.非学校中心的传递结构对学校中心的传递结构发起挑战:a首先遇到的是家庭的挑战:随着教育程度得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智力上已经有能力去承担现在委托给学校的某些任务。b.真正严重的挑战是大众传媒,其原因是:较之学校中的文化传递更具有吸引力;其是灵活的、多样的、选择余地较大的大众传播信息环境。(a/b也是非学校中心传递结构维护教育权威的方法)

  8.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社会差异是人类社会的随伴现象,作为教育的一种社会背景,他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教育机会领域,表现为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制约。

  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包括三点:A“起点均等”包括就学机会及学校条件的均等。是宏观的教育制度的性质问题B“过程均等”教育内容和师生互动的均等。微观教育活动的取向问题C“结果均等”包括学业成就、最终所获学历及机教育对日后社会生活机会影响的均等。教育系统的作用问题。

  就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来看实施教育机会均等首先解决的是“起点均等”问题。

责编:lzy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