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医学类 >> 人体解剖组织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第十一章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11日]  【

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于下,机体对各种刺激给予答应性现象称之。

2、反射弧:反射的物质基础,有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有简有繁)

三、常用术语:

1、灰质与皮质:神经元胞体与较短的树突在中枢内聚集的部位称灰质,位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2、白质与髓质:神经纤维在中枢聚集的部位称白质。位于大、小脑内部的白质称髓质。

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与包在表面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中枢以外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中枢内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纤维束(传导束)。

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聚集成的灰质团块(皮质除外)称神经核,在中枢外聚集成的团块称神经节。

5、网状结构: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和胞体散在其中的部分称之。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和延髓相续。下端终止于L1水平。

椎管的2/3。

2、形态:呈前后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下方有一腰膨大(L2-S3节段),由膨大处发出神经到上、下肢,腰膨大的下方有脊骨圆锥 ,延续为终丝。终丝与脊神经根形成马尾。前正中线有前正中裂,后正中线有后正中沟。两侧各有前、后外侧沟,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附着,前方的叫前根(运动根),后方的叫后根(感觉根),后根有膨大的脊神经节。相应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出椎管。

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颈段C1-8,胸段T1-12,腰段L1-5,骶段S1-5和尾段C01-3。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以胸段为例)

1、中央管:上接第四脑室,下为盲端称终室,充满脑脊液。

2、灰质:呈“H”形或蝶形。

①后角(后柱):从后外向前内依次有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浅感觉中继核)、胸核(深反射中继核)。

  ②中间带:中间内侧核:深反射中继核,也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C8-L3形成侧角,为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位S2-4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③前角(前柱):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运动神经元。

α神经元:体积大,主要支配梭外肌,随意运动。

β神经元:体积小,主要支配梭内肌,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闰绍细胞( Renshaw 's  cell):接收α神经元轴突的侧支,它的轴突返回来作用于α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3、白质:分为三个索,后索、前索和外侧索。有上升下行的传导束。

后索:

①薄束(内侧)。

 ②楔束(外侧)。

以上两束上升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外侧索:

③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胸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性本体觉,

④脊髓小脑前束:来自双侧中间内侧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本体觉。

⑤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大部经后角换元后支配同侧前角细胞,管理同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⑥红核脊髓束:来自对侧中脑红核,经后角中继后支配前角细胞,

作用屈肌的活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⑦脊髓丘脑侧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后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的痛、温觉。

前索:

⑧脊髓丘脑前束:同上,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⑨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⑩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可交叉不交叉),与前角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

明确以下三点:

1、薄束和楔束是上行传导同侧的深感觉。

2、皮质脊髓侧束是支配同侧的前角细胞,管下同侧的随意运动。

3、脊髓丘脑束是上行传导对侧的浅感觉。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中继站,能把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器:

             脑→脊髓→效应器

             感受器→脊髓→脑

2、反射机能:浅反射、深反射和内脏反射。

二、脑(brain)

位于颅腔内,由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四部分组成。

(一)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

1、外形:

 2、脑干的内部结构: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位于颅后窝,脑干的背面。呈扁圆形,中间缩细称小脑蚓,两侧膨大的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上面有深浅称原裂。

2、小脑分叶:

绒球小结叶:绒球和小结,称原小脑(古小脑)。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调节平衡有关。

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和蚓部,称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的纤维,与调节肌张力有关。

后叶:原裂后的部分,称新小脑,接受脑桥固有核的纤维,调节躯体的精细运动。 

3、脑的结构:

①小脑皮质:

分子层:梨状细胞的树突和颗粒层细胞的轴突,另有篮状细胞,其轴突及分支包绕梨状细胞。

梨状细胞层:一层细胞,体大呈梨形,树突伸向分子层,轴突终于小脑核。

颗粒层:小型神经元,轴突到分子层与梨状神经元树突形成突触。

②小脑核:

齿状核,大,呈袋状,接收新小脑的纤维。

栓核:接收新、旧小脑的纤维

球核:接收新、旧小脑的纤维

顶核,接收旧小脑和古小脑的纤维,发出纤维经小脑脚终于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

③髓质: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

攀登纤维→ 分 子 层 梨 状 神 经 元

入小脑的神经纤维                                        轴突→ 小脑核         苔藓纤维→颗粒层→分子层梨状神经元

                     

→小脑上脚出小脑→×中脑红核×红核脊髓束

4、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①小脑上脚:小脑核(齿状核、栓核、球核)发出神经纤维交叉后经上脚→红核。

②小脑中脚:脑桥核的神经纤维交叉后经中脚入小脑。

③小脑下脚:主要是脊髓小脑后束的神经纤维结下脚入小脑。

5、小脑的功能:

①维持肌张力(旧小脑)。

②协调肌运动(新小脑)。

③维持姿势平衡(原小脑)。

特点是同侧管理。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