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医学类 >> 传播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传播心理学》重点串讲:第2章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1日]  【

自学考试《传播心理学》重点串讲:第2章

  第二章

  一、传受者的心理: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传者的心理的源泉主要来自物质世界,受者的心理源泉主要来源于媒介世界。传受者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因为媒介世界仅仅是它的的模写和拷贝。

  三、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四、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观念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观念性:主体的心理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映。

  (二)主观性反映: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

  1、生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

  2、心理原因

  (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

  (2)动机。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

  (3)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

  (4)信念。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疑的认识体系。

  (5)情绪状态。传受者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3、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

  (1)文化水平

  (2)社会地位

  (3)文化背景:指传授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

  人的心理反映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反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