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论文指导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论文写作方法及技巧指导毕业论文的语言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1年10月6日 ] 【大 中 小】

第二,词语要搭配得当,词序要有条理。

在句子中,词与词的互相搭配以及词序的安排都是有条件的,否则就会犯搭配不当和不合语法规则的错误。例:“他的学习态度一向认真努力,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态度”与“努力”搭配不当,要改为“踏实”。“学习态度”是“学习的榜样”也是搭配不当的。

第三,事理要合乎规则

有些句子,从语法形式上看,成分不缺,搭配也当,但仍不准确。原因是反映的事理不合逻辑,不合思维规则。例:“小陈的父亲长得很像小陈。”这是主客倒置,不合逻辑。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美国却由于发了战争的横财,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句显然不合事理。既然“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处于经济崩溃边缘”,为什么却又说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经济却又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呢?

关联词语要扣紧,毕业论文属于议论文,关联词很多。如,因为……所以3要么……要么……;不但……而且,等等。关联词用得好,可以使文章严密紧凑,准确有力。

(二)语言要简捷明快。

简捷就是造句干净利落。用语“贵乎精要”,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做到“文约而事丰,言简而意赅”。语言要想简捷就必须做到:

1.思想明确,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

有些毕业论文语言不精,常常是作者对内容理解不深所致,并不完全是技巧问题。所以,要提高语言的精练度,必须首先锻炼思想,培养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分析,抓住问题的症结,这样,写出的文字,才能以一当十,简洁凝练。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一文中谈到“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故能疏而不遗,俭而无阙。譬如用奇兵者,持一当百,能全克敌之功也”。因此,按照简练的原则,我们在写毕业论文时,必须开门见山,在论文开头就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必拐弯抹角,先讲一大堆废话。论文的结尾也应适可而止,果断利落。

2.提取最精粹的词语。

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若要使语言简练,最要紧的是尽量节约用字。少用字,同时还要把意思表达完善,就必须在写作时注意选择提取那些经过干锤百炼的最精粹的词语。这个提炼工作,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节约用字。能少说一句话就少说一句,能少用一个字就少用一个。同样的内容,用很少的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来,不仅节约用字,使语言更加简练,而且还会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富有艺术魅力。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的价格上涨得十分迅速”,就可以用“物价飞涨”来概括。

第二,删繁就简。把一切与表达主题不太相干的多余部分删去,特别是那些不必要的重复和解释。例如,“我每次读了《邓小平文选》以后,总不免要动手动笔写自己的心得、感受”,就可以用“每次读《邓小平文选》,我总要写心得”代替。再如,“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物价稳定,不能随意提高物价,也不能乱涨价。”这里“随意提高物价”和“乱涨价”是同一个意思,结果是同一个意思前后重复地说了两遍。另外,论文要达到语言简练,就不必在那些已被人们熟知的事实或事件上过分展开。例如:我们在论述“只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发展”这个论题时,往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但是由于我们是要论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我国经济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50年代前期、中期注意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稳步的发展360年代前期我们注意了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经济又开始恢复并健康发展上。对于“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违背客观规律,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挫折可以赂写,不必做过多介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观点鲜明、分析深刻、紧扣主题,避免枉费笔墨。

总之,我们这里强调语言要精练,是以能否清楚地表达思想为准。毕业论文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从实际出发,在准确、全面、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语言简练。

责编:jo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