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理论知识 >> 中医内科 >> 文章内容

中医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重点:臌胀

中华考试网   2017-01-13   【

  臌胀

  1各家学说:

  A《内经》最早较详描述了本病特点。

  B《诸病源候论》则称之为“水蛊”:“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

  C《景岳全书》又称之为“单腹胀”:“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像如鼓”。

  D喻嘉言《医门法律》认为其病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2病证特点: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

  3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湿浊内聚。2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肝气横逆—内生水湿。三者聚结。3感染虫毒—阻塞脉道。4黄疸积聚或久泻久痢—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内)。

  4病位:在肝脾后及肾。

  5病证鉴别:

  与水肿—部位、皮肤颜色、腹壁脉络、水肿次序。

  同时须与胁痛及痞满相鉴别。

  6辨证要点:

  1辨虚实标本主次:标实者—辨气滞、血瘀、水湿。本虚者—辨阴虚、阳虚。

  2辨气臌、水臌、血臌:气臌—嗳气矢气则舒、按之空空叩之如鼓。水臌—腹部胀满彭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伴下肢水肿。血臌—腹部坚满青筋显露、腹内有包块痛如针刺。

  3辨腹部胀大:气滞者—腹胀不坚胁下胀满。寒湿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湿热者—腹大坚满脘腹撑急。血瘀者—腹大坚满刺痛脉张。阳虚者—腹大胀满不甚早宽暮急。阴虚者—腹大胀满不舒。

  7病证治则:标实者—行气、活血、利水+疏肝健脾。本虚者—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行气活血利水。

  8病证分治:

  A气滞湿阻—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痛嗳气矢气稍减纳少尿少、苔薄白腻脉弦—疏肝解郁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早期气瘀明显湿浊不著者—木香顺气散;食后腹胀者—保和丸。)

  B寒湿困脾—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下肢浮肿、脘痞得热则舒神倦怯寒、纳差尿少便溏、苔白腻脉缓—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中期亦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

  C湿热蕴结—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大便秘结或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腹部胀急大便干结者—渐用舟车丸)。

  D瘀结水留—腹大坚满胁下结块刺痛或见青筋显露或见血痣蟹爪纹、舌紫 暗脉细涩—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胀急者—舟车丸或十枣汤;气血不足者—合八珍汤或人参养荣汤)。

  E阳虚水停—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咣白神倦纳呆、肢冷浮肿小便短少、舌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或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F阴虚水停—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心烦口燥小便短少、舌红绛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滋养肝肾化瘀行水—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还可用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

  G出血—突然出现吐血便血或齿血鼻血—1脱者急救:独参汤、参附汤、生脉注。2热迫血行者:犀角地黄汤或泻心汤合十灰散。

  H神昏--1脱者—参附汤、独参汤、。2高热昏迷者—安宫牛黄丸、至宝丹、苏合香丸、醒脑静注或青开灵注、大黄灌肠。3气阴耗竭者—生脉散、参附龙牡汤。

  9病证转归:风、痨、臌、膈为四大顽症,预后不佳。

  10预防调护:

  1饮食宜清淡2忌生冷、不洁、辛辣、油腻之物3戒烟酒4低盐饮食5保持心情舒畅。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