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三)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6年9月2日 ]

  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答题方式: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命题方法:

  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行,流过。溪水经过小桥后不再流回,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

  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典型例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是什么”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对情感和主旨的作用)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3、从“怎么样”写的角度命题:

  常见的描写角度:

  ①五种感觉: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

  ②空间方位。如上下、远近等。

  ③时间的变化。例如华清宫前后的变化。

  ④情感角度的变化,以他人思念自己,来写自己对他人的思念。例如,“遥知兄弟登山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⑤各种修辞方法(是从句子而言)。

  ⑥抒情的方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

  ⑦其他描写的技巧。例如虚实、抑扬、动静等。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