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四川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四川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题及答案18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2月17日 ]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5•郴州)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

  A.NaOH B.Na2O C.NaH D.Na4(OH)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钠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OH.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题意,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 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增加,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故丙是反应物.

  A、充分反应后,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等于生成甲、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根据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无法确定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中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3.(2015•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 B.46% C.50% D.55%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充分反应后盐酸可能有剩余,蒸发时剩余的盐酸挥发掉,故不能用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由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酸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g﹣75g=7.7g, 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11=x:7.7g,x=42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42g=33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4%.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 解: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5.(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2 B.N2O C.NO D.NO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 4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015•临沂)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 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2 C.NO2 D.N2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 2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 46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0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8g,故甲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减少了34g,故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是34g;由质量守恒定律,因为18g+16g=34g,所以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解答: 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待测值为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8g,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所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8.(2015•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中的元素组成;

  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

  C、纯净物X是不可能含有氨气的;

  D、根据M的元素组成考虑.

  解答: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说明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

  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氨气,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氨气,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氨气;

  D、物质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X不是碳酸氢钠.

  故选A.

  点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9.(2015•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10 10 0

  反应后质量/g 6 M 28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待测的质量,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40+10+10+0=6+M+28+16,解得M=10.

  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甲是化合物,故正确;

  B、由上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正确;

  C、由以上分析,M=10,故错误;

  D、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10.(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 解: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g,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 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

首页 1 2 3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