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四川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5届四川中考语文考前模拟7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5月20日 ]

  (五)(14分)

  水磨房

  李汉荣

  ①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

  ②哗啦啦,是水的声音;轰隆隆,是石磨的声音;那洒洒如细雨飘落,是粮食的声音。

  ③水磨房一般都在河边或渠边。利用水的落差,带动木制的水轮,水轮又带动石磨,就磨出白花花的面粉或金黄的玉米糁。

  ④水磨房发出的声音十分好听。水浪拍打水轮,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有节奏的哗啦哗啦的声音,水轮有时转得慢,有时转得快,这与水的流量和流速有关。转得慢的时候,我就想,是否河的上游,有几位老爷爷在打水,就把河水的流量减小了?转得快的时候,我又想,是否在河的中游或距水磨房不远的某一河湾,一群鸭子下水了,扑打着翅膀,抬高了河水,加快了水的流速?有一次我还看见水里漂来一根红头绳,缠在水轮上,过了好一会儿才被水冲走。我当时真想拾起它,无奈水轮转得很快,又不敢关掉水闸,看着那根红头绳被汹涌的流水扑打,无助地闪动着红色的幻影,心里泛过一阵阵伤感。我想那一定是河的上游或中游,一位姐姐或妹妹,对着河水简单地打扮自己,不小心把红头绳掉进了水里,她一定是久久地望着河面出神。随着红头绳流走的,是她的一段年华,说不定还有一段记忆。

  ⑤比起水轮热情、时高时低的声音,石磨发出的声音是平和、稳重的,像浑厚的男中音。它那轰隆隆轰隆隆——其实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它不怎么“轰”,持续均匀的声音是“隆隆”,像是雷声,但不是附近或头顶炸响的雷声,而是山那边传来的雷声,那惊人的、剧烈的音响都被山上的植被、被距离、被温柔的云彩过滤沉淀了,留下的只是那柔和的隆隆,像父亲睡熟后均匀的鼾声。粮食也发出了它特有的、谁也无法摹仿的声音,磨细的麦面或磨碎的玉米糁从石磨的边缘落下来,麦面的声音极细极轻,像是婴儿熟睡后细微的呼吸,只有母亲听得真切;玉米糁的声音略高略脆一些,好像蚕吃桑叶的声音,或是夜晚的微风里,草丛里露水轻轻滴落的声音。

  ⑥守在水磨房里的,多是老人或母亲,有时候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太小了,怕不安全。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几次请求母亲让我看守水磨房,母亲不答应,说水可不认识你,水不会格外照顾你。经不住我的纠缠,母亲只好答应我。我看守了好几次水磨房,学大人的样子按时给磨眼里添粮食,按时清扫磨槽里的面粉。抽空蹲在水边看水轮旋转水花飞溅,听水的声音,石头的声音,粮食的声音;根据水轮旋转的快慢想象水的流量流速,想象河的中游或上游发生了什么事情;凝视一根漂流的红头绳想象遥远的河湾一个女孩子伤感的神情……

  ⑨我渴望,当我老了,我能有一个水磨房,在水边,看水浪推动水轮,发出纯真热情的声音;将一捧捧粮食放进磨眼,在均匀柔和的雷声里,看一生的经历和岁月,都化作雪 白的或金黄的记忆,细雨一样洒下来……

  ⑩我希望,水磨房不要失传,水磨房的故事不要失传。

  15.请分析第①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第④自然段写“水轮热情、时高时低的声音”及带给我的内心感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17. 第⑦自然段中两个“守”字很有意味,请结合上文说说自己的理解。(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六)(10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不愤不启, 。(《论语》)

  ②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③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④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

  ⑦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⑧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⑨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⑩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