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历史 >> 历史模拟题 >> 四川历史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5年四川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2_第8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4月16日 ]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均发生于东汉末年、三国 初年,因此它们出 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南京的历史的相关内容。历史上东吴、东晋和南朝的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都在今天的洛阳,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北方的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南方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

  2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的军队,曹操无力南下,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选D。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葛亮生活的年代的识记。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兰亭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东汉的作品,龙门石窟佛像则是南北朝石窟艺术的杰作。东汉和三国距离年代近。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石窟艺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时出现石窟艺术。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2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出现“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给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信息,老臣是三国人物,三顾应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有关。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曹操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其著名的作品《龟虽寿》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此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2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因此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②唐沿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辽仿效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④清朝时,反击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这四件事中,①和③是符合“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潮流的主题,②是加强中央集权制的主题,④是符合抗击外来侵略的主题。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