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历史 >> 历史模拟题 >> 文章内容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六)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4年11月14日 ]

  命题思路:

  1.依据课标,突出主干知识:试卷以《课程标准》作为命题依据,以人教版教材作为载体,注重考查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以及学生初步的判断、分析、概括等能力和初步形成的情感价值态度。

  2.关注时政热点,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性:以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和当前社会问题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引起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与了解。从而使选材更加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现实,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历史和现代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命题形式活泼,激发探究欲望:在选材上侧重选用课内外图片、漫画、表格等材料,形式活泼,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了恐惧心理,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

  一、单项选择题

  1.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右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吗()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再现邓世昌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件是()

  A.青浦大捷

  B.慈溪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属于此类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民主、科学”三种思想的共同点包括()

  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②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③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④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⑤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右图为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活动,抗议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猜想他抗议的是关于哪一部分()

  A.甲午中日战争部分

  B.制造南京惨案部分

  C.南京大屠杀部分

  D.全面侵华战争部分

  6.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关系中国命运与前途抉择的大事,首套“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金章”隆重发行(右图)。我国改革开放始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7.下列节日与历史事件的链接错误的是()

  A.青年节──五四运动

  B.建军节──南昌起义

  C.党的生日──中共一大召开

  D.国庆节──开国大典

  8.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

  A.种姓制度

  B.《汉漠拉比法典》

  C.阿拉伯数字

  D.佛教

  9.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1861年改革

  C.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洋务运动

  10.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谈到日中关系时,表示:“我觉得春天已经到来,并希望尽可能地让这个春天长久持续下去。”回首过去中日关系: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

  A.沦为半殖民地

  B.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11.右图中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总统,他们对美国发展所做的相同贡献是()

  

  A.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B.打败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C.开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D.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2.找出右图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指出下列哪一项不是在这一时期该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

  

  A.美国的扶植

  B.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

  C.提出“科技立国”政策

  D.大力发展教育

  13.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既有激烈的碰撞,又有政治、经济上的合作。下列不属于合作的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建立联合国

  C.建立WTO

  D.冷战对峙

  14.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是南亚地区持续动荡的主要因素。与这种局面出现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

  15.2007年7月19日,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了有关中东问题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巴以冲突

  B.印巴冲突

  C.朝鲜核危机

  D.非洲难民问题

  二、阅读判断

  16.材料一:伊斯兰教的产生,正是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改变社会经济状况和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穆罕默德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士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

  材料二:唐玄奘在印度虚心地向戒贤大师学习,又到印度的南部游学,用了六年的时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佛学理论。印度的古代文明中断以后,许多资料已经湮灭了,而唐玄奘的著作中却保留了古印度许多珍贵的资料。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的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

  (1)穆罕默德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使命()

  (2)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阿拉伯人把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

  (4)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5)贞观年间,玄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印度()

  (6)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读图与解答

  17.下列各图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基本趋势。

  

  请回答:

  (1)图1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和解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20世纪50-80年代两极格局突出表现为美苏争霸,其对世界局势造成什么影响?

  (3)图2和图3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怎样的趋势?这种经济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是什么?(两方面表现即可)

  (4)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地区冲突加剧,请你举出一例。

  (5)你认为我们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世界政局的变化?

  (6)根据图4,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种经济趋势给我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

  

  ABC

  DEFG

  (1)按要求填写序号:

  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这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在这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展了哪些活动?

  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这次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是如何把握这次机遇的?

  (2)为B提供动力的是机

  为E提供动力的是机

  F的发明者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

  D的出现促使网络的出现,是人类进入社会,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3)有人说:“科技是一柄双刃剑”。谈谈你就如何发挥科技的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4)从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得到的相同认识用一句话概为

  四、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1992年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说一说这次运动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请写出这一计划规定了哪些基本任务?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什么发展时期?

  (4)回首百年来中国人从近代化到现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有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林肯

  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材料三:2007年5月8日美日两国外交和国防部长在“二加二会晤”中再次确立了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将原来的有关“台海内容”删除,这对当前急进的“台独”势力浇了一把冷水。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场斗争”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有人说林肯最后选择了“解放一部分奴隶”,你认为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一、二涉及到的两个国家在解决统一的问题上分别主张采取什么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

  (4)香港尽管“十年风雨不寻常”,但一个繁荣、稳定、和谐的香港社会呈现于世界,对此你有何认识?

  (5)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6)“台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美、中日正常发展的因素,你认为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美、中日友好关系,美、日两国应该怎样做?

  (7)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请你提出一条好的建议?

  五、活动与探究题

  

  21.活动一:历史追溯

  (1)近代外交

  ①据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指出中外关系的变化是什么?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那些重大的变化?

  (2)现代外交

  ②以下是王雪同学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知识整理,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得以圆满进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北京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国恢复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21世纪外交成就更加辉煌,2001年在昆明举办了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单边外交活动。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③从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的提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关系,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

  活动二:分析探究

  ④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D5.C6.A7.B8.D9.B10.C11.A12.C

  二、阅读判断

  16.(1)√(2)√(3)×(4)×(5)×(6)√

  三、读图与解答

  17.(1)北约、华约;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影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3)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趋势是全球化;表现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4)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6)有利于我国利用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借助国防力量应对社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18.(1)E;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F;资产阶级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或新文化运动)。C、D、G;863计划(或改革开放,或科教兴国等)。(2)内燃机;蒸汽机;爱迪生;信息化、核心(3)正面影响: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学习交往、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并将人类的步伐带到了宇宙空间。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困扰人类的问题。看法: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但同时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用科技造福人类。(言之有理即可)(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生产力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言之有理即可)

  四、材料分析题

  19.(1)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20.(1)南北战争(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只是规定南部叛乱各州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而非全部。(2)美国:进行内战,避免国家分裂;中国: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3)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统一之路。(4)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香港的回归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是中国崛起的基础等(5)①两次分离:《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回归: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不同点:第一次是帝国主义侵占,第二次是国内矛盾所致。(6)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加强政府和民间的友好往来。(7)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

  五、活动与探究题

  21.①资本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抵抗并取得民族与国家独立;由封建君主专制变为人民民主专政。②错误:四项基本原则;改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错误:日内瓦会议;改正:万隆会议

  错误:北京;改正:上海

  错误:二十五;改正:二十六

  错误:昆明;改正:上海

  ③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④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实力的提高)⑤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