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湖南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年湖南中考语文教材知识梳理(伤仲永)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7年2月13日 ]

  一、重点实词理解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2.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奇。)

  (2)父异焉(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也(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利。)

  (4)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3.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比,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3)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隶耕(属于)

  (2)称前时之闻(相当)

  (3)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5)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6)泯然众人矣(消失)

  (7)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8)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二、重点虚词理解

  1.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

  贤于材人远矣(比)

  于舅家见之(在)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2.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件事。指仲永作诗扬名和他父亲“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3.未尝识书具(曾经)

  4.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认为他的才能非凡,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题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觉得这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

  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还想能成为一般的普通人吗?

  1.(2014常德中考)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1)父/利其然也。

  (2)余闻之也/久。

  2.(2016成都中考)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世隶耕        隶:属于

  B.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3.(2016成都中考)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文:__仲永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借来了书具给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文:__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4常德中考)说说对题目中“伤”字的理解。

  __题目中”伤”字的意思是哀伤、叹息,作者“伤”仲永是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题目用一“伤”字,点明主题,正文部分无一“伤”字,但“伤”字贯穿始终,深刻含蓄。如“不使学”“泯然众人”均含有“伤”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作的必要铺垫,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才能衰退的家庭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绥化中考)

  【甲】《伤仲永》(文略)

  【乙】欧阳修传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 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 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释】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读书辄成诵( 就 )

  (2)读而心慕焉( 仰慕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译文:__我所说的宽松,是不做严苛急切(的事);所说的简易,是不做繁琐细碎(的事)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

  __我赞成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这是一种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这是儒家“仁政”的体现。而当前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关注民生”的政策,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正好契合了欧阳修的为政之道,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__①直接原因是父亲“不使学”。②根本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伤仲永》通过方仲永的例子阐述了什么道理?

  __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过程,强调了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