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物理 >> 物理模拟题 >> 湖北物理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5年湖北中考物理考前必做试题8_第5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5月13日 ]

  11.雪熔化吸热;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解析】

  试题分析:

  冬季,人们可能感觉到“化雪天”比“下雪天”更冷一些,是由于雪熔化吸热的缘故;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因此电影幕布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物体的颜色

  12.红、绿、蓝;红外线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的其他颜色的光可以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所以制造电视机时,其画面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各种用电器的遥控器均用红外线来遥控,所以电视机遥控器用红外线来遥控。

  考点:光的三基色;红外线的应用

  13.光的色散,光的折射,紫外线。

  【解析】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但过量的照射是有害的。

  14.(1)位置;(2)大小;(3)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倾斜放置)(4)不能;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不仅能看到像还能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取两只相同蜡烛看蜡烛所成的 的像能否与玻璃板后的蜡烛重合,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因为平面镜所成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即蜡烛A和蜡烛B不能关于平面镜对称,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倾斜放置;(4)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 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垂直、对称,所以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15.(1)相同;(2)相等;(3)相等;垂直;(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5)不透光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的需要,找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观察物与像的大小.

  (2)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关键点是确定像的位置,反射效果好的镜子不透光,只能看到清晰的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而反射效果不好的玻璃板能透光,通过看到玻璃板背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的像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解:(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物 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 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所以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

  故答案为:(1)相同;(2)相等;(3)相等;垂直;(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5)不透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16.(1)大小;(2)A;(3)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4)玻璃板太厚;(5)等效替代.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2)实验时,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观察.即小红应在A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的像与蜡烛C不能重合.(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5)本实验中用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用蜡烛C代替A形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这种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考点: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

  17.如图

  【解析】

  试题分析:(1)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见图1;

  (2)分别找出A、B关于平面镜的 对称 点A′、B′,用虚线连接A′、B′便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注意标好垂直符号;见图2

  (3)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所以根据图中磁感线情况,两个磁极都是N极。

  考点: 力的示意图 、平面镜成像、磁感线。见图3

  18.(1)(2)(3)(4)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得分别过AB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取A´B´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AB到平面镜的距;连接A´B´,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连接时用虚线连接。作图如图所示(2)过入射点(反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作垂直于平面镜的虚线即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图可知,反射角为60°,所以做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60°,如图所示;(3) 我们看到平面镜中物体的像是物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 线是法线;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A点的对称点A´,连接A´B与平面镜相交的点为入射点O,连接AO为入射光线,连接OB为反射光线;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作图;光的反射作图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