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广西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年广西中考语文考点跟踪训练(文言文阅读)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7年2月23日 ]

  一、(2016·玉林防城港)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或遇其叱咄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不敢出一言而复 复前行,欲穷其林

  D.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析】A.担心/祸患;B.都是“有时”;C.回答/再,又;D.暖和/和乐。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C )

  A.无从致书以观——不知道从哪里买书来看。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里,店主每天也只吃两顿饭。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里已经感觉到很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D.假诸人而后见也——向很多人借才能借得到书看。

  【解析】A项应翻译为“没有办法买书来读”;B项应翻译为“寄居旅店,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C项正确;D项应翻译为“要向别人借来才看得到”。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宋濂的求学之路可以用“艰难”二字来概括:家贫吃穿条件差,读书靠借和抄,拜师要离家远途跋涉,求学还要看老师的脸色。

  B.宋濂认为自己求学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勤借书,勤抄书,勤读书,勤拜师,勤提问。

  C.宋濂觉得年轻人吃、穿、住、教师、用书等生活和读书条件跟自己比起来都过于优越,这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是造成很多年轻人学业不精而且品德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D.作者认为,求学之道一要勤奋,二要虚心,三要专心,关键是要不怕吃苦。作者现身说法,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对更多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解析】通读文章,宋濂从衣食、住宿、从师、书籍四个方面与自己求学的情形形成对比,显而易见昔日的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越。在昔日的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由此可知,宋濂写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在于: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关键在于用心专一。由此可知,C项“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多年轻人学业不精而且品德出现偏差的原因”说法不正确。

  二、(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 油 翁

  欧 阳 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王曰:“善。”乃下令

  B.汝亦知射乎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但微颔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A.擅长/好;B.都是“知道”的意思;C.离开/距离;D.略微/无,没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

  A.尝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也

  B.以我酌油知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以钱覆其口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解析】A.介词,在/介词,比;B.代词,代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结构助词,的;C.用/以为,认为;D.两者都是代词,指代“他”。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写。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康肃公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开始的“忿然”,到最后的“笑而遣之”,体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

  D.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解析】“自矜”指陈尧咨自以为自己了不起的得意,表明康肃公的骄傲,“忿然”刻画陈尧咨暴躁的性格和恼怒之情,“笑”是不自然的笑,写出康肃公的尴尬。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了他),康肃公也因此自夸。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康肃公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5.在你看来,下面哪个句子蕴含的道理与卖油翁技艺精湛的原因有关?请写出序号并作简要分析。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业精于勤,荒于嬉。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句,强调了勤奋对于技艺精湛的重要性。

  三、(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  峡

  郦 道 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沿溯阻绝 溯洄从之

  B.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C.绝
多生怪柏 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A.“溯”均解释为“逆流而上”;B.白色的/不加装饰的;C.极/消失;D.连缀,连续/通“嘱”,托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自非亭午夜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故渔者歌曰 既克,公问其故

  【解析】C项加点字均解释为“连词,即使”。A.连词,如果/代词,自己;B.副词,有时/副词,或许;D.连词,所以/名词,原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解析】②—④段的描写顺序依次是夏、春冬之时、秋。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四、(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自李唐来 自非亭午夜分

  B.香远益清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C.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解析】A.自从/如果;B.更加/好处;C.少/娇艳;D.都是“我”的意思。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B.可爱者甚蕃 作亭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潭西南而望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解析】A.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B.代词,……的人或事物;C.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修饰;D.句末语气词/哪里。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解析】“借景抒情”应改为“托物言志”。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长枝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五、(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满 井 游 记

  袁 宏 道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欲出不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 饮少辄醉

  C.于时冰皮始解 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解析】两个“辄”都是“就”的意思。 A.能够/获得,收获;C.时节,时候/按时,及时;D.表约数,表估计/答应。

  2. 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B.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介词,在。A.对;B.从;D.向,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解析】“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不当。原文说“游人虽未盛……亦时时有”。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5.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

  六、(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 刿 论 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 故曰:教学相长也

  【解析】C.都解释为“即使”;A.攻打/砍伐;B.参与/夹杂;D.缘故/所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肉食者谋之 操蛇之神闻之

  B.乃入见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何以战  在位以贞白称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A.代词,指这件事;C.介词,凭借;D.介词,在。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未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判案。

  5.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①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②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2016·柳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解析】布:映照。

  2.(改造题)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何陋之有(《陋室铭》)

  【解析】A.助词,的;B.助词,取独,可不译;C项与例句中的“之”均为代词;D.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解析】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

  八、(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小大之狱      (案件)

  B.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C.又何间焉 (参与)

  D.先帝不以臣卑鄙 (品行恶劣)

  【解析】卑鄙:低微鄙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可以一战 咨臣以当世之事

  B.肉食者谋之 则汉室之隆

  C.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

  D.其乡人曰 望其旗靡

  【解析】A.介词,凭借/介词,把,拿;B.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C.均为介词,在;D.代词,指曹刿/代词,指齐师。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或当政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4.【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请分别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甲】文依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文建议:亲贤臣,远小人。

  5.请你选择“曹刿”或者“诸葛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示例一:从曹刿与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战中的冷静观察及战后的战术分析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示例二:诸葛亮是一位受恩图报和效忠君主的人。文中他委婉地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治国的建议并自述受到先帝优待,表明报先帝、忠陛下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九、(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符合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牵,拉

  C.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看见

  【解析】见:明白。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代词,指书具/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代词,他的;C.推托,借口/言语;D.表顺承/表转折。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

  4.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十、(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节选自范晔《强项令》)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节选自司马迁《细柳营》)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后特征为洛阳令    征:征召

  B.使宣叩头谢主 谢:感激

  C.上自劳军 劳:慰问,犒劳

  D.将军约 约:规定

  【解析】谢:道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宣于夏门亭候之”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战于长勺

  B.百里奚举于市

  C.成王封伯禽于鲁

  D.万钟于我何加焉

  【解析】A项与题干中的“于”均为介词,在;B.介词,从;C.介词,到;D介词,对,对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何以理天下乎?

  您将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呢?

  (2)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在军中只听从将军号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

  4.填空。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甲】文段画线句是侧面描写,【乙】文段是正面描写。

  5.《强项令》中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 ,百姓称之为“卧虎” ;《细柳营》中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请你对“董宣”或“周亚夫”作简要评价。

  示例一: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贵,他的脖子是最硬的,他的骨气也是最硬的。__示例二: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不阿谀逢迎,是一位正直威武的大将军。

  十一、(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互相轩邈 (高)

  B.窥谷忘反 (偷看)

  C.上下一白  (全,都)

  D.及下船   (到,等到)

  【解析】窥:看到。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鸢飞戾天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B.百叫无绝 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D.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解析】A项都译为……的人;B.动词,停止/副词,极;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推测,反问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上怎么还能碰到(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4.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十二、(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B.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

  C.不敢稍逾约 逾:超过

  D.援疑质理 质:询问

  【解析】更:重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结友而别      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慕圣贤之道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余之从师也

  D.不敢出一言以复 成,将以攻宋

  【解析】C.二者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表修饰/表转折;B.益处/更加;D.来/介词,用。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4.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略。(言之成理即可)

  十三、(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几,以所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 “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喻其为盗之言    喻:明白

  B.遂逾垣凿室 逾:越过

  C.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种植

  D.过东郭先生问焉 过:埋怨

  【解析】过: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

  D.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

  【解析】D.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A.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推测反问的语气;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4.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

  【参考译文】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物遍及州闾。”向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久之后,他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哎呀!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我在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物,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十四、(中考改造)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  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放下)

  B.或指为生事 (有的人)

  C.人服其先见 (佩服)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 根本)

  【解析】弛:松弛,懈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 (《公输》)

  D.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解析】例句“之”的用法和含义是“结构助词,的”。A.代词,指“这种景况”;B.结构助词,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皇上让自己把话说完。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生命来报答陛下吗?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陈禾品质:尽职尽责、忠诚、正直、勇敢、执着。__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__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