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广西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5年广西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题10_第4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4月8日 ]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刘向《说苑 正谏》)

  注释:弋: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人名。 亡:逃逸。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时时而间进 ( ) (4)勿杀而谢之 ( )

  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之景公前

  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6、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山店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注释】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

  21.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试分析其写法的特点。(3分)

  22.全诗写景状物中隐含了叙事,从中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变化。请结合诗名作具体的分析。(4分)

  参考答案

  一、1、征蓬出汉塞 2、好收吾骨瘴江边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6分)

  (一)7.极端天气指的是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

  8.(1)竟,竟然,出乎意料;此处的“竟”能够准确说明极端天气变化确实让人没有想到。(2)仿佛,好像的意思;表明了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表面上好像相悖。

  9.洪水袭击;粮食不足;面临缺水;热浪侵袭;海冰减少。

  10.主要是列数字。通过大量的数据,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已经造成和将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二23、(1)确实、实在 (2)当面 (3)偶尔 (4)道歉(2分) 24、C (2分)

  25、(1)由此(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的情况(就)严重了

  (2)(会)认为我们国君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 (共4分)

  26、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3分)

  参考答案:两人都注意说话的方式,注意让对方能够接受。(1分)邹忌以自身的情况为喻(例),推断国君身边的人给他带来的蒙蔽;希望国君广开进谏之路以除蔽。晏子采用反话正说的方式,直陈国君这样做的危害,使景公幡然醒悟。(1分)

  三、28、①恐惧惶恐;②偶遇垂钓老人;③敬佩之情(3分)

  29、这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对海鸥“不敢远翔”、 猎犬“凄惶的吠叫声”和兵舰“像一座座千古冰山”的描绘,形象地烘托出大海的的恐怖、迷蒙、凄惶的特点(或:渲染了一种凝重、深沉、荒凉的气氛),为下文两位老人的出场作环境上的铺垫(3分)。

  30、胖老人是一个随和、活泼、容易满足,追求物质与快乐的人;瘦老人是一个执著、倔强、孤独悲壮,追求精神与崇高的人(3分)。

  31、一是指胖老人和瘦老人在海边垂钓;二是指胖老人和瘦老人一个倾向物质,一个倾向精神的不同人生价值追求,二者相互依存,加在一起构成和谐完美的人类(3分)。

  四)21.诗中先写听到犬吠,然后写到远处的几家灯火,从听觉到视觉两个方面,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面前.

  22.第一.二名写诗人在山中急匆匆地赶路,天色将晚而不见有店,内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写听到狗叫声,说明前面有人家了,诗人内心充满希望.末名写望着隔着翻云的山店,那松火虽远却让诗人十分惊欣喜.

  诗的第一句:“登登山路何时尽?”便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这种心境。登登,行路声;这种声音给人一种艰难疲惫、单调沉闷的感觉,而这正是旅人此时的感觉和心情。诗的第二句承第一句而来,决决,溪水流淌的声音。又《说文解字》:“决,水流行也”。所以“决决”二字摹声又兼写形,表现了诗人选词造句的精巧。由于山峦叠嶂,泉水多,溪流长,所以“决决溪泉到处闻”。山间溪流水位落差大,流速急,才有“决决”之声。如果溪水流出了山,泄入平地,也就变得缓慢而无声息,因而那“决决”之声,仿佛也在告诉行人山路未尽。   路未尽,仍须行。诗的二、三两句之间有一处省略,那就是行人在曲折难尽的山路上走了一程又一程。正在夜色苍茫,匆匆低头赶路之际,忽然听到几声犬吠,不觉停下了脚步,仔细倾听,可又别无动静,只听得山风阵阵,木叶萧萧。行人不觉顿悟,原来就是这“风动叶声”使得山犬惊吠,可见山林是多么的寂静,不过既有犬吠,也该有人或人家,于是他又迈开脚步,走着,走着,果然发现了“几家松火隔秋云” 的景象。松火,即燃松油柴以代烛的松明火。走了一整天,旅人早已疲倦不堪,亟盼住店,此刻,那闪耀的松火虽然还隔着秋山雾霭,要走近也并非容易,但毕竟是看见了希望之所,盼到了歇宿的“山店”。只有历尽山路的艰辛,才知道此刻的快乐。旅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首页 1 2 3 4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