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广东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广东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题10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29日 ]

  2015•四川乐山市)诗歌鉴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解析】本题是对诗词相关内容理解和关键句子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就上阕内容而言,从出猎时的装束气派和“倾城随太守”的庞大气势以及“亲射虎,看孙郎”的雄心壮志,都是“少年狂”的具体表现。

  第2题,从拉弓如满月的力度和“射天狼”的决心来看,表现了诗人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展现了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答案】1.出猎时英姿潇洒,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五、(2015•山西省)下列古诗词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调动对古诗词的积累知识,结合选项的陈述内容作出正确判断,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写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所以,“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说法有误。

  【答案】D。

  六、(2015•山东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1.【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知识的积累及对诗中信息的梳理。填写第一空时,应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第二空要求填写的季节可根据“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来判断。

  【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感悟。“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七、(2015•湖北黄冈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尾联,意思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盎然,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相比之下,D项的陈述有误。

  【答案】D。

  2.【解析】本题是对诗人思想情感体会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联系时代背景作分析,从诗的后两句可以体会到,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八、(2015•浙江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 、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 。(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3分)

  八、【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要求根据关键词语推断节日名称,按民间习俗,九月初九这一天,中国人都要登高望远、怀念亲人,所以,从两句中的行为动作可推断出节日是重阳节。第2题要求回答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答案】1.登高;望远;重阳。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

  九、(2015•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九、1.【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

  【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