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物理 >> 物理模拟题 >> 广东物理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试题16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17日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5•泰安)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电流时,把电流比作水流;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④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对每个物理 实验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研究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①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采用的是类比法;

  ②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采用的是模型法;

  ③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

  ④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B.

  点评: ①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②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③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理想模型法.

  2.(2015•嘉兴)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四位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越靠近上端,说明反应越快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证明地球板块在不断运动

  C.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证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D.将稀盐酸加入到某固体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证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对每个选项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分析,看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现象与结论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答: 解:

  A、在测试反应快慢的实验中,尺子下落的高度不确定,仅根据被测者接到尺的部位就判断测试者反应的速度,存在偶然性.此选项错误;

  B、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并向中间移动,看到书本向上隆起,可以模拟地球板块的运动;但不能说明地球板块就在运动.此选项错误;

  C、力的方向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此选项正确;

  D、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因为铁、铝等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题,涉及到物理、化学知识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检验我们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015•雅安)理想实验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以下物理规律的得出符合这一物理学方法的是(  )

  A.欧姆定律 B.阿基米德原理 C.光的反射定律 D.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明确各个定律的特点以及理想实验的应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 解:

  A、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得出的.不符合题意;

  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不符合题意;

  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是在大量实 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不符合题意;

  D、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不受力的实验只能是理想实验,因为严格来说“不受力”的条件真实实验不能满足,只能靠思维的逻辑推理去把握,故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不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以验证的.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理想实验的理解和应用,在平时学习中要加强 基本规律的理解,平时注意加强练习.

  4.(2015•鄂州)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

  ①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②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实验

  ③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

  ④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属于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解答: 解: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等会产生实验误差,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进行实验,是为了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能平衡”的一般规律;

  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改变电压或电阻,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电压、电阻改变对电流的影响,总结出“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一般规律;

  ④“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时,测量的是定值电阻的阻值,测量值是个定值,多次测量可以比较测量值减小误差.

  故选C.

  点评: 物理实验中,以“测量”二字开头的课题一般是减小误差;以“探究”二字开头的课题,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发现规律.

  5.(2015•滨海县二模)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解答: 解:A、两球向墙扔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这种办法是合理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外力的作用力能影响小球的反弹情况,而弹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首页 1 2 3 4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