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福建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2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20日 ]

  11.(1分)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A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B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C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

  D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解答: 解:A、A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B、B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C、C中的分子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D中的分子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12.(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序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意,由上图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得到的信息为:质子数、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做题.

  解答: 解:A、由上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故A正确;

  B、由汉语名称“硅”,可知,它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故C正确;

  D、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看图回答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知道元素周期表所体现的信息及含义.

  13.(1分)(2010•宜宾)2010年2月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第112号元素的符号为Cn,它的中文名称为鎶.已知C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其质子数是112,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12 B. 165 C. 277 D. 389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 解: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所以在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鎶的质子数是112,则这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故选:A.

  点评: 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14.(1分)(2014•上海)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考点: 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 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1分)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 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

  C. 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解答: 解: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B、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故可选;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故选B.

  点评: 过滤实验一定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否则就会使过滤实验失败.

  16.(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Al2O3 B. SiO2 C. Fe3O4 D. CO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化学式的书写进行解答.

  解答: 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价的掌握,根据物质的名称正确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17.(1分)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 NaCl B. 氧化铝 Al2O3 C. 硫酸铜 CuSO4 D. 氢氧化钙 CaOH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A、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则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故A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B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C、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C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则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故D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书写,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分)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或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 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B 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 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

  D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收集纯净的气体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分析.

  B、根据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C、根据氮气不支持燃烧分析.

  D、根据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分析.

  解答: 解:A、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所以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哈气可比较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

  B、氨气分子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向试管中加入2mL浓氨水,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靠近该试管的管口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把燃着的木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里可探究氮气是否支持燃烧,故C正确.

  D、当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不要立即收集,等到导管口有连续气泡放出时收集气体较纯净,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的目的.

  19.(1分)(2013•临沂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氮气 蒸馏水 B. 氧化铁 湖水

  C. 氢气 过氧化氢溶液 D. 二氧化碳 空气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解答: 解:A、氮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氮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故A错;

  B、氧化铁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湖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细菌等微生物,所以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氢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氢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既属于化合物,又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20.(1分)(2014•成都)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2个氢分子﹣2H B. 3个氧原子﹣O3 C. 4个水分子﹣4H2O D. 5个钠离子﹣5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A、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A错误;

  B、表示原子符号的数字标在元素符号的前面,故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故B错误;

  C、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故C正确;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钠离子可表示为:5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首页 1 2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