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历史 >> 历史模拟题 >> 全国历史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8-2019年初三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2月2日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图3所反映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丝绸之路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

  【答案】B

  3.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贞观之治 D.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答案】C

  4.1661年,郑成功致书荷兰总督揆一:“______者, 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横线处应填入( )

  A.雅克萨 B.台湾

  C.澳门 D.新疆

  【答案】B

  5.近代,中国人进入日本在苏州开设的工厂里做工,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C

  6.李鸿章组建的北洋舰队是中近代史上哪场历史运动的产物(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7.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答案】C

  8.“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B.南昌起义爆发地

  C.长征胜利会师所在地 D.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案】D

  9.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叶挺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李宗仁

  【答案】D

  10.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答案】A

  1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黄继光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C

  13.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客车,载重达9万千克,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时速达15千米”。“旅行者”号机车的动力来自于( )

  A.牛力和马力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答案】B

  14.在《论法的精神》中充分阐述“三权分立”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

  A.但丁 B.马克思

  C.孟德斯鸠 D.卢梭

  【答案】C

  15.“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材料中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C.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答案】B

  16.图4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C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侵略的国家不断加强联合并于1942年结成了( )

  A.欧盟 B.三国同盟

  C.联合国 D.国慰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D

  18.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言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答案】D

  19.近代以来,文艺巨匠们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作品。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B.梵高——《向日葵》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毕加索——《格尔尼卡》

  【答案】A

  20.下列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前世界形势的是( )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1题7分,第22题8分,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30分。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中确立中国符号,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4年韩国首尔第一家孔子学院建立以来,目前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0多所孔子学院,尚有200多所处于申请中。

  ——吴飞《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所创立的学派及该学派的思想核心。(2分)

  材料二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2)材料二中所讲的“选举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何积极意义?(2分)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三大发明西传后对西方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1分)

  材料四 见图5、图6

  (4)材料四中图5所反映的内容对世界外交有何积极意义?在图6呈现的历史时刻,邓小平通过什么伟大决策使中国以崭新的面积走向世界舞台?(2分)

  【答案】(1)学派:儒家(1分) 思想核心:“仁”的学说。(1分)

  (2)选举制度:科举制。(1分)积极意义:打破了门第限制,给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为统治阶级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养;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1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3)影响:促进西方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1分,答出“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到来”也可。)

  (4)积极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或基本准则)。(1分)伟大决策:改革开放。(1分)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2分)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2分)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答案】(1)行业:重工业。(1分) 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答出“一五计划”也可)。(1分)

  (2)特点:高速度、“以钢为钢”(答出一点即可,1分)。

  消极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造成三年困难局面。(答出其1条即可,1分)

  (3)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1分) 主要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联产承包。)(1分)

  (4)应当遵循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答出2点以上给2分,每点1分。)

  23.英、美、日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它们的崛起历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活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抓住各种有利的外面机遇……同时,注重激发自身内部潜力,如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得以崛起的内部和外部原因。(2分)

  (4)上述三国崛起的经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1分)

  【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制。(1分)各级影响:使英国在18、19世纪和平实现了现代化。(1分)

  (2)第二次技术革命;(1分) 政治条件: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3)内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外因: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的军事订货;第三次科技革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4)启示:进行制度创新;进行科技创新;维护国家统一;重视教育;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24.近代以来,世界不断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得出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2分)

  材料二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于清王朝实行哪一外交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被打破,始于英国发动的哪场战争?(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对经济全球化各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1分)

  【答案】(1)观点:“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1分) 史实依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答出“新航路开辟”也可,1分。)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或闭关政策,1分) 战争:鸦片战争。(1分)

  (3)卡斯特罗对全球化持批评态度(或“批判态度”不能答成“反对”、“拒绝”。1分)

  克林顿支持态度(或“认同”等,1分)

  造成差异的原因:两国在经济全球 化中的地位不同。(答出“两国综合国力不同”、“古巴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也可。1分)

  (4)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同时注意趋利避害。经济全球 化是一把双刃剑。(意思相近即可,1分)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