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全国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6年6月1日 ]

  《鱼我所欲也》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恶有甚于死者

  B.人皆有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人则无法家拂士

  D.故不为苟得也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5.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类比,说明正义比生命重要,在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具有文学趣味。

  B.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

  C.第二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当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乞人”接受了它,说明人没有丧失“本心”。

  D.结尾举有的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之可耻可悲。排比的句式使文章富有文采和气势。

  l.(1)苟且取得(2)祸患,灾难(3)好处(4)停止

  2.(1)“辟”通“避”,躲避

  (2)“辩”通“辨”,辨别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乡”通“向”,从前

  3.(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4.D (D.都是动词,做。A.介词,对于;介词,比。B.代词,代指羞恶的本心;结构助词,的。C.连词,就;连词,如果)

  5.C (“乞人”因为坚持不食“嗟来之食”而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说明“本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阅读议论类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并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表达作用。)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