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语文模拟题 >> 北京语文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5年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曲专项练习)_第4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4年11月11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5.、这首曲中“       ”一词明确呼应标题中的“秋”。(2分)

  36.、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潍坊市2011年)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7..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38..(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说天晚了,远在天边的游子想念着家人,想得肝肠寸断。

  考点: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点评:理解诗句的内容,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诗句的意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去理解。

  2.A

  【解析】

  试题分析: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C、“古道西风瘦马”此句写出一人一马在寡无人烟的道路上孤独的行走。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马因此而瘦。古道西风两词更暗合一瘦字。古道,路途之悲凉;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经分析只能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令的能力。

  点评: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学生能从诗歌意象上来理解景物描写的特征,准确找出词语;(2)能从诗句内容来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表述合理即可。

  3.C

  【解析】

  A浪淘沙起源于唐代;B水调歌头起源于隋代;D西江月起源于唐教坊,C天净沙:越调,是曲牌

  4.C

  【解析】C 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寓情于景,属于间接抒情。

  5.马致远

  6.C

  7.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5.试题分析:“天净沙 秋思”是著名的散曲,作者及其生活朝代是应知道的。另外,还要注意字形,如“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诗文,不仅要知道大致内容、主题,涉及到的文学常识也要心中有数.文学常识中的作者及其生活朝代更是应识记的内容。

  6.试题分析:例句中的情感是思念家乡。C项是歌颂友谊的名句,感情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诗句不仅要背诵,还要理解其内容大意,诗词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其中的名句,还要会赏析。

  7.试题分析:此句是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夕阳西下”的特定时间,更勾起了人物的思念家乡的情绪,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我们首先要知道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对于内容的理解,则要根据诗文大意及景物特征等综合分析。

  8.用几个连续的名词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单个词也可以成一景,从而使文字更加简练,更具有表现力。

  9.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

  试题分析:

  8.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小题2】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点评:本题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大致内容,找到体现情感的关键语句,借助这些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出诗人的情感。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一定要善于利用,如果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则要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所叙事件的性质,体会诗人的情感。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