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中级会计师 >> 财务管理 >> 财务管理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试备考练习题及答案6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10月18日]  【

  1、B 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2009 年年末公司总股份为 10 亿股,当年实现净利润为 4 亿,公司计划投资一条新生产线,总投资额为 8 亿元,经过论证,该项目具有可行性。为了筹集新生产线的投资资金,财务部制定了两个筹资方案供董事会

  选择:

  方案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8 亿,每张面值 100 元,规定的转换价格为每股 10 元,债券期限为 5 年,年利率为 2.5%,可转换日为自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束之日(2010 年 1 月 25 日)起满 1 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2011 年 1 月 25 日)。

  方案二:发行一般公司债券 8 亿元,每张面值 100 元,债券期限为 5 年,年利率为 5.5%

  要求:

  (1)计算自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束之日起至可转换日止,与方案二相比,B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节约的利息。

  (2)预计在转换期公司盈率将维持在 20 倍的水平(以 2010 年的每股收益计算)。如果 B 公司希望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转换期后能够实现转股,那么 B 公司 2010 年的净利润及其增长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3)如果转换期内公司股从在 8-9 元之间波动,说明 B 公司将面临何种风险?

  参考答案:(1)发行可转换公式债券节约的利息=8× (5.5%-2.5%)=0.24(亿元)

  (2)因为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所以基本每股收益=10/20=0.5(元)

  2010 年的净利润=0.5× 10=5(亿元)

  净利润增长率=(5-4)/4=25%

  (3)如果公司的股价在 8~9 元中波动,由于市场股价小于行权价格,此时,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将不会行权,所以公司存在不转换股票的风险,并且会造成公司集中兑付债券本金的财务压力,加大财务风险。

  试题点评:本题难度较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得分并不容易;本题中的关键在于,第二问中,如果要实现转股,那么股票市价至少应该等于转股价格,即此时的股价最低为 10 元/股。

  2. C 公司是一家冰箱生产企业,全年需要压缩机 360 000 台,均衡耗用。全年生产时间为 360 天,每次的订货费用为160 元,每台压缩机持有费率为 80 元,每台压缩机的进价为 900 元。根据经验,压缩机从发生订单到进入可使用状态一般需要 5 天,保险储备量为 2000 台。

  要求:

  (1)计算经济订货批量。

  (2)计算全年最佳定货次数。

  (3)计算最低存货成本。

  (4)计算再订货点。

  参考答案:(1)经济订货批量=(2× 360000× 160/80)^(1/2)=1200(台)

  (2)全年最佳定货次数=360000/1200=300(次)

  (3)最低存货相关成本=(2× 360000× 160× 80)^(1/2)=96000(元)

  最低存货总成本=96000+900× 360000+2000× 80=324256000(元)

  (4)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保险储备=5× (360000/360)+2000=7000(台)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存货管理中最优存货量的确定,题目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基本公式就可以解题了,这个题目考生不应失分。

  3.D 公司总部在北京,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在北方地区销售,虽然市场稳定,但销售规模多年徘徊不前。为了扩大生产经营,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D 公司准备重点开拓长三角市场,并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负责公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工作,相关部门提出了三个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供选择:甲方案为设立子公司;乙方案为设立分公司;丙方案为先设立分公司,一年后注销再设立子公司。D 公司总部及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预计 D 公司总部 2010~2015 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 1 000 万元、1 100 万元、1 200 万元、1 300 万元、1400 万元、1 500 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

  资料二:预计上海浦东新区分支机构 2010~2015 年各年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 000 万元、200 万元、200 万元、300万元、300 万元、400 万元。假设分公司所得税不实行就地预缴政策,由总公司统一汇总缴纳;假设上海浦东新区纳税主体各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 15%.

  要求:计算不同分支机构设置方案下 2010~2015 年累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并从税收筹划角度分析确定分支机构的最佳设置方案。

  参考答案:

  甲方案:

  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所以需要纳税。2010~2015 年公司总部缴纳所得税总额为(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1875(万元);

  由于分支机构独立纳税,并且亏损可以在五年内税前弥补,所以分支机构在 2010~2014 都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2015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400*15%=60(万元);

  甲方案下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共计纳税 1875+60=1935(万元)。

  乙方案: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

  2010~2015 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合并后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1000-1000)、(1100+200)、(1200+200)、

  (1300+300)、(1400+300)、(1500+400)即:0 万元、1300 万元、1400 万元、1600 万元、1700 万元、1900 万元。

  2010~2015 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纳税总额为:(1300+1400+1600+1700+1900)*25%=1975(万元)

  丙方案:

  2010 年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并合并纳税,所以两者应缴纳的所得税为:公司总部应缴所得税为(1000-1000)× 25%=0(万元)。

  2011~2015 年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各自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1~2015 年公司总部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000+1100+1200+1300+1400+1500)*25%=1625(万元)

  2011~2015 年分支机构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200+200+300+300+400)*15%=210(万元)

  丙方案下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总额=1625+210=1835(万元)

  所以三个方案中,丙方案缴纳的所得税最少,为最佳设置方案。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的是不同方案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考核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于合并纳税和五年弥亏的时间限制。

1 2
责编:zp032348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