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育婴师 >> 育婴员 >> 考试辅导 >> 2018年育婴员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1)

2018年育婴员考试复习重点:基础知识(1)

来源:中华考试网  [ 2017年11月21日 ]  【

  2. 基础知识

  (1) 个体发展新特征的获得。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上出现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等变化,其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婴儿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等。

  (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期的界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为0—18岁。

  (3) 婴儿期的界定范围。0-3岁统称婴儿期。

  (4) 婴儿期的三个阶段。婴儿期可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0-1岁)、婴儿(1-3岁)

  (5) 婴儿鼻塞的表现。由于婴儿面部颅骨发育不完全,鼻腔相对短小而窄,位置较低,直到场岁左右下鼻道才完全形成.婴幼儿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小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导致烦躁不安及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6) 乳牙的数量。婴儿4-10个月时开始出牙,2岁左右长齐,共20颗。

  (7) 婴儿乳牙的生长顺序。乳牙的生长一般是先从中间的上下两颗开始长出,然后是两侧萌出。

  (8) 1-3岁婴儿走路不稳易摔跤的原因。婴儿出生时脑干、脊髓已发育成熟,但小脑发育较晚。3岁左右时婴儿小脑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1-3岁左右的婴幼儿平衡能力差,走路不稳,动作协调比较差,容易摔跤。

  (9) 婴儿眼睛的发育特点。一是眼睛发育不良。5岁前的儿童由于眼睛发育不良,眼球前后径短,物像往往落在视网膜后面,造成儿童的生理性远视。二是眼睛调节能力强。婴幼儿晶状体的弹性好,调节能力强。尽管是生理性远视,对于较近的物体仍能看得比较清楚。三是眼睛容易近视。婴幼儿由于远视,看近物时需要收缩睫状体使晶状体突出。长时间看近物,容易造成睫状体疲劳,眼睛调节能力下降,晶状体突度增大,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看远物不清。

  (10) 婴儿1-3岁产生的思维类型。1-3岁阶段婴儿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思维。

  (11) 注意的种类。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为了保持这种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12) 不同年龄的婴儿注意的时间。据天津和平保育院的调查,对于兴趣的事物,1岁半的婴儿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的婴儿能集中注意3-10分钟;2岁的婴儿能集中10-12分钟;2岁半的婴儿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

  (13) 0-3岁主要发生的交往关系的种类。孩子的人际交往关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首先发生的是亲子关系,然后是玩伴关系,再后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0-3岁阶段主要的发生的是前两种交往关系。

  (14) 婴儿认识自我的途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即关于作业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例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它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婴儿1岁左右,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我感觉逐步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

  (15) 人类基本情绪的种类。人类在进货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情绪,大约有8—10种。它们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随着个体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的,其诱发因素也各种不相同。包括痛苦、厌恶、微笑反应、兴趣、愉快(社会性微笑)、愤怒、悲伤、惧怕、惊奇、害羞等。

  (16) 婴儿动作发展的两个方面。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动作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动作发展包括大动作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两方面。

  (17) 婴儿肌肉发展的顺序。婴儿肌肉遵循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发展规律,首先是头部、躯体、双臂、双腿的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

  (18) 婴儿大动作发展的顺序。婴儿大动作发展的顺序为: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

  (19) 生物体的能量来源。生命现象由持续不断的能量供应而维持。生长发育是儿童期特有的生命现象,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生物体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和周围环境。

  (20) 营养素包括的类别。营养素是指维持人类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一般来说包括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1) 目前已知的营养素数量。目前已知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约41种;必需氨基酸9种;必需脂肪酸2种;糖类和水各1种;必需维生素14种;必需微量元素8种;矿物质6种。婴儿必需另有营养互牛黄酸和肉碱两种。不同的营养素起关不同的作用,而不同食品含有的营养素也不一样。

  (22)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蛋、奶、瘦肉、鱼、豆制品及小麦、大米、干果、玉米等食物中。多样化的膳食结构对于均衡摄取各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及氨基酸是非常重要的。

  (23) 脂肪的食物来源。植物油含必需脂肪酸较动物脂肪丰富,花生油、豆油、麻油比菜油多。动物脂肪中禽类比猪油的必需脂肪酸高,牛、羊油的最少。

  (24)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谷类、根茎食物及食糖。蔬菜、水果中也含有少量果糖、果胶和纤维素。动物类食物糖量极低,动植物油类不含糖。

  (25) 钙的主要来源。服用奶及奶制品是补充钙最自然而有效的途径,且吸收率也高。海产品,如匙皮、紫菜等,豆类、蔬菜中的叶菜类钙含量高。

  (26) 铁的主要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和瘦肉内含铁是血红素铁,含量高,而且最容易被人体吸收。豆类、绿叶蔬菜、蛋中铁含量也高,但属非血红素铁。乳类最低,但人乳中铁的吸收率高达50%--80%,对婴幼儿十分有益。

  (27) 锌缺乏的影响。锌缺乏会引起食欲减退、口味异常、生长心绪、出现矮小症、性功能发育不良、伤口愈合差,影响智力发展。还可导致异食癖,如吃土、吃纸等习惯。

  (28) 碘的主要食物来源。海产品中的碘含量高,如紫菜、海带和海盐等。缺碘地区应供应碘化盐。

  (29) 维生素的主要种类。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30) 维生素A缺乏的表现。维生素A缺乏易引起干眼病、夜盲、角膜溃疡、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31) 维生素A中毒的表现。维生素A中毒,表现四肢疼痛、过度兴奋、生长停滞、脱发、婴儿囟门隆起,颅压增高。

  (32) 影响维生素B1吸收的因素。维生素B1易溶于水,蔬菜煮熟后,大部分溶于菜汤中。米不宜过分淘洗、浸泡。

  (33) 维生素C缺乏易引发的疾病。婴儿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症。

  (34) 促进牙齿和骨骼生长的维生素类型。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及磷的吸收和骨中钙的沉淀,有利于骨的钙化,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

  (35) 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儿童病症的名称。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儿童佝偻病主要原因。

责编:xiaobai

报考指南

考试简介 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考试时间 考试教材 考试大纲
成绩查询 合格标准 证书领取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