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岩土工程师 >> 基础知识 >> 基础辅导 >> 2019岩土工程师《岩土力学与土力学》高频考点(2)

2019岩土工程师《岩土力学与土力学》高频考点(2)

中华考试网  [ 2019年7月30日 ]  【

  一、软土

  软土是指分布于沿海的滨海相、三角洲相、溺谷相和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等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孔隙比大(一般大于1.0)、天然含水量高(接近或大于液限)、压缩性高( 1-2>0.5Mpa-1)和强度低的土层。多数软土还具有高灵敏度的结构性。工程实际中经常遇到的软土主要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包括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等。

  淤泥是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e≥1.5的粘性土。淤泥质土是在同样的沉积条件下形成,但天然孔隙比符合1.0≤e<1.5的粘性土。当土的有机质含量大于5%时则称为有机质土;大于60%时则称为泥炭土。泥炭土是在潮湿和缺氧环境中未经充分分解的植物遗体堆积而成的一种有机质土,呈深褐色—黑色。其含水量极高,压缩性很大,且不均匀。

  二、黄土

  黄土是我国地域分布最广的一种特殊性土类,它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堆积物。其主要特征为:颜色以黄为主,有灰黄、褐黄等;含有大量粉粒(0.075~0.005mm),含量一般在55%以上;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孔隙比在1.0左右;富含碳酸盐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湿陷性和易溶性、易冲刷性等,对工程建设有其特殊的危害性。

  (一)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

  1. 黄土湿陷的机理

  湿陷性是黄土最主要的工程特性。所谓湿陷性就是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发生下沉的现象。湿陷性黄土又可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两类。自重湿陷性黄土是指土层浸水后在土层自重作用下也能发生湿陷的黄土。

  黄土湿陷的机理通常认为是由于黄土的结构特性和胶结物质的水理特性决定的。黄土是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这些因素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可溶性盐类溶解和软化,骨架强度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向大孔隙,粒间孔隙减少,这就是黄土湿陷的机理。

  黄土中胶结物的含量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对于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胶结物含量大,粘粒含量多,黄土结构则致密,湿陷性降低,并使力学性质得到改善;反之,结构疏松、强度降低、湿陷性强。此外,对于黄土中的盐类,如以难溶的碳酸钙为主,则湿陷性弱;若以石膏及易溶盐为主,则湿陷性强。

  黄土的湿陷性还与孔隙比、含水率以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天然孔隙比越大或天然含水率越小则湿陷性越强。在天然孔隙比和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增大,黄土湿陷量也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

  (二)黄土地基的工程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和施工,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设计和施工原则外,还应针对湿陷性特点,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地基处理,以消除产生湿陷性的内在原因;②防水和排水,以防止产生引起湿陷的外界条件;③采取结构措施,以改善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和抵抗的能力。

  2. 防水措施

  防水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场地防水措施

  尽量选择具有排水畅通或利于场地排水的地形条件,避开受洪水或水库等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地段,确保管道和贮水构筑物不漏水,场地内应设排水沟等。

  2)单体建筑物的防水措施

  建筑物周围必须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散水,以便排泄屋面水。确保建筑物地面严密不漏水。室内的给水,排水管道应尽量明装,室外管道布置应尽量远离建筑物,检漏管沟应做好防水处理。

  3)施工阶段的防水措施

  施工场地应平整,做好临时性防洪、排水措施。大型基坑开挖时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底应保持一定坡度便于集水和排水。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

  3. 结构措施

  1)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2)选择适宜的结构和基础形式;

  3)加强砌体和构件的刚度。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场地湿陷类型、结合当地的建筑经验,施工与维护管理等条件结合确定。

 

岩土工程师考试知多少?抢先领取资料慢慢看!

  一键领取学习资料  
  加群即享  
 

纠错评论责编:xieliu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