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岩土工程师 >> 基础知识 >> 基础辅导 >> 2018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知识点:岩溶工程地质

2018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知识点:岩溶工程地质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 2018年5月25日 ]  【

  4.岩溶区选择库坝位址的原则

  (1) 在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选择良好的库坝位置,切

  忌单纯以地形条件及工程要求选址,应预计和避免严重工程地质问题所带来的后患。

  (2) 中小型水库的投资及防渗处理技术有限,应避免在悬托型及排泄型河谷上筑坝建库。

  (3) 在横向河谷中选择坝址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相对隔水层的天然防渗作用,选择厚度较大,分布较

  稳定,倾向上游的隔水层为坝基。

  (4) 若坝址选在溶洞泉或暗河口的上游河段时,应查明库水与溶洞泉或暗河连通的可能性。在这种条件下坝址宜建在溶洞泉或暗河出口的下游河段处,以免渗漏及其它后患。

  (5) 利用岩溶发育规律,来选择库坝位址及控制工程规模。

  5.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主要有两个大方面的防治措施:一是降低岩体的透水性,截断渗漏的通道;二是合理导水导气。

  (1)灌浆:借助钻孔向地下渗漏通道灌注水泥、沥青、粘土浆液,充填岩体中的洞穴、裂隙,以降

  低岩体的透水性,形成灌浆帷幕,达到防渗的目的。

  (2)铺盖:在坝上游或水库某一部位,用透水性小的粘性土或混凝土填筑成人工铺盖,以处理地表

  附近面积较大的分散性渗漏通道。

  (3)堵洞:用块石、砂、混凝土、粘性土等材料,堵塞规模较大的岩溶洞穴,如堵塞井状落水洞、

  漏斗等。

  (4)截渗:系指在地下岩溶管道的集中漏水处,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等筑成截水墙,多用于截断水

  平集中渗漏通道,这叫截水墙。要求能足以承受地下水的水头压力。

  (5)疏导:修建自动启闭闸门、烟囱式调压井、卧管式调压井。

  6.岩溶地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

  (1)地基承载力不足:在覆盖型岩溶区,上覆松软土强度较低,或建筑荷载过大,引起地基发生剪切

  破坏,进而导致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

  (2)地基不均匀下沉:覆盖型岩溶区,下伏石芽、溶沟、落水洞、漏斗等造成基岩面的较大起伏,当

  其上部有性质不同、厚度不等的粘性土分布时,在建筑物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地基不均匀下沉,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开裂、倾倒及破坏。

  (3)地基滑动:在裸露型岩溶区,当基础砌置在溶沟、溶隙、落水洞、漏斗附近时,有可能使基础下

  岩体沿倾向临空的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进而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4)地表塌陷: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如有溶洞、暗河、土洞等时,在自然条件下,或因建筑物的

  附加荷载、抽排地下水等因素作用,产生洞顶坍塌,引起地面沉陷、开裂,以至使地基突然下沉,形成地表塌陷,进而导致建筑物的破坏。

  7.岩溶塌陷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潜蚀论、吸蚀论)

  特征:

  根据我国大量的实例分析,地表塌陷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地表塌陷在裸露型岩溶区极为少见,主要分布在复盖型岩溶区。当松散覆盖层的 厚度较小时地表塌陷比厚度大时要严重。一般说,覆盖层厚度小于10m者塌陷严重,厚度 大于30m者塌陷极少。

  (2)地表塌陷多发生在:&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如在断裂带附近、褶皱核部、硫化矿床 的氧化带、矿体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等。

  (3)在抽、排地下水的降落漏斗中心附近,地表塌陷最为密集。

  (4)地表塌陷常沿地下水的主要径流方向分布。

  (5)在接近地下水的排泄区,因地下水位变化受河水位的变化频繁而强烈,故地表塌 陷亦较强烈。

  (6)在地形低洼及河谷两岸平缓处易于塌陷。

  形成机理:

  (1)潜蚀论:在覆盖型岩溶区,由于下部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存在落水洞、溶隙、溶洞等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当天然或人为原因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时,则地下水的流速和水力梯度亦相应加大,对上覆第四纪土层和洞穴、溶隙中的充填物进行冲蚀、淘空,并将土颗粒随水携走,这时在与碳酸盐岩体顶板接触处的土层中开始形成土洞。土制的形成改变了土层中的原始应力状态,引起洞顶的坍落。在地下水不断潜蚀及土体重力坍落作用下,土洞不断向上发展成拱形,当土层厚度较大时可以形成天然平衡拱,土洞停止发展而隐伏于地下。当土层较薄时,土洞不能形成天然平衡拱,其顶部不断坍落,一直达到地表,形成地表塌陷。

  (2)真空吸蚀论:在相对密闭的承压岩溶水中,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当地下水位低于覆盖层底板(或岩溶洞穴的表面)时,地下水由承压转为无压大状态,在地下水面与覆盖层底板之间形成促气压状态的“真空腔”(或“负压腔”),在真空腔内的水面如同“吸盘”一样,强有力地抽吸着覆盖层底板的土颗粒,使土体遭受“吸蚀掏空”,形成土洞。同时,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因真空腔内外压差效应不断加剧,引起腔外大气压对覆盖层表面产生一种无形的“冲压”作用,加速了覆盖层结构的宏观破坏,土层强度降低,地面突然发生变形和破坏。这种由于“真空压差”效应对上覆土层所产生的“内吸外压”作用叫做真空吸蚀。这种作用的发生很快,有时发生于瞬间,因而形成突发型塌陷。

  8.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覆盖型岩溶区、裸露型岩溶区)

  覆盖型岩溶区

  极限状态时:Hk=h+Z+D

  式中:Hk:极限状态时上覆土层的厚度;h:土洞高度;D:基础砌置深度;Z:基础底板以下建筑荷载

  的有效影响深度;

  (1)当H>Hk 时,地基是稳定的。

  (2)当H

  (3)当H

  9.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主要从三个方面处理:一是提高岩体抗压强度;二是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三是增强坝基岩体抗渗透能力。这三方面的处理措施则可分别概括为:溶蚀洞隙发育——挖、填、换、跨盖;地基不稳——锚、固、嵌、桩基;渗透变形——铺、截、灌。

  (1)挖填:当洞穴埋藏不深时,可挖除其中的软弱充填物,回填碎石、灰土、混凝土等,以增强地基

  强度。当基础下溶洞埋藏不深,其顶板又不稳定时,可炸开顶板,挖除充填物,回填碎石等。粘性土地基局部有石芽突出时,可将石芽凿去,回填素土,以调整地基变形。

  (2)跨盖:当基础下有小溶洞、溶沟,落水洞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跨越;或用刚性大的平板基

  础覆盖,但支承点必须放在较稳定性好的岩石上:也可调整柱形基础的柱距。

  (3)灌注加固:当基础下洞穴埋藏较深时,可通过钻孔灌注水泥沙浆、混凝土、沥青等,以堵填洞穴,

  溶隙,提高其强度,或防止洞穴进一步坍塌。

  (4)锚、嵌:提高坝基抗剪强的锚是对坝基岩体进行锚固,嵌则是增加拱坝坝端嵌入深度。

  (5)桩基:当基岩顶面起伏不平,其上覆土层性质较软弱,厚度又较大,不易清除时,可视建筑物需

  要作支承桩或摩擦桩。

  (6)合理疏导水气:①供水或采矿时,抽排地下水的井孔不要过于集中,不要快速大量集中抽排地下

  水,应使地下水位均匀的缓慢下降,以免形成过大的水力梯度或真空腔。②不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应低于溶洞顶面,以保持岩溶水的承压状态。③开采地下水的方案合理,如有多个含水层时,尽量不采上部含水层的水。④在可能形成真空腔的部位,安置通气管,利用充气法及时补充岩溶空腔中的气体,破坏其真空状态,避免形成塌陷的条件。⑤在已产生部分塌陷的地区,要采取分流措施,作好地表水截流和堵漏防渗,防止地表水及降水大量灌入地下,引起土体冲蚀,并扩大和加剧塌陷的发生。

  (7)绕避:对已查明的洞穴系统或巨大的溶洞和暗河分布区,其稳定条件又很差时,在布置建筑物时

  宜绕避,重新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

  (8)强夯:覆盖型岩溶区上覆松软土,通过强夯法使其压缩性降低,强度提高,能减少或避免土洞。及塌陷的形成。当土层中存在隐伏洞穴时,可用强夯法将其破坏,以消除隐患,达到事先处理的目的。

12
纠错评论责编:sunshine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