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文章内容

生理学精辟知识点归纳: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中华考试网   2017-09-29   【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1.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兴奋性与与阈刺激:反变关系,阈刺激增大表示细胞兴奋性下降。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强度(衡量兴奋性的客观指标)、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2.静息电位RP:

  ⑴概念: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

  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

  去极化:电位差的数值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或除极。

  超极化:电位差的数值向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

  ⑴形成条件:

  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⑵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⑶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AP

  ⑴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电位。

  ⑵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⑷动作电位特征: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②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

  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锋电位,兴奋性降至0,多大刺激也不兴奋

  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前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阈上刺激才兴奋

  超常期:负后电位后期,兴奋性超过正常,阈下刺激即兴奋

  低常期:正后电位,兴奋性低于正常

  ⑹.局部电位: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变化。

  特点:①不是全或无;②可以总和;③电紧张扩布。

  ⑺.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纠错评论责编:liumin2017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