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历年考点归纳:第八章_第3页

   2016-08-16 15:00:08   【

  十二、补阴药

  1.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2.南沙参: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3.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4.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凡心肺胃三经阴伤有火之证,皆可用之,作用部位偏上。

  5.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甘苦大寒,归肺肾经,长于滋肾阴而降虚火,作用部位偏下。

  6.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本品味甘能敛邪,故温热病不宜早用。甘凉助湿,故湿温尚未化燥者忌服。脾胃虚寒者忌服。

  7.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8.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9.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10.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11.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12.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本品还能止血。还可用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

  13.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十三、固表止汗药

  1.麻黄根:固表止汗。

  2.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十四、敛肺涩肠药

  1.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本品酸能收敛,性温而润,上能敛肺气,下能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炒炭后,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外敷能消疮毒,并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3.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4.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5.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内服须煨熟去油用。湿热泻痢者忌用。

  6.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十五、固精缩尿止带药

  1.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3.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4.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5.莲子:固精止带,补脾止泻,益肾养心。

  6.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7.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十六、攻毒杀虫止痒药

  1.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孕妇禁用。切忌火煅,烧煅后有剧毒。

  2.硫黄: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3.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4.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5.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内服0.015~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6.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十七、拔毒化腐生肌药

  1.升药:拔毒,去腐

  2.砒石: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

  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也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孕妇忌服。不可作酒剂服用。忌火煅。

  3.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4.硼砂: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l.5~3g,入丸、散用。

123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