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卫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公卫助理执业医师_环境卫生学复习:第五章饮用水卫生_第3页

   2016-11-21 17:08:33   【

  4)放射性指标

  正常情况下,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浓度很低,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采用WHO推荐值:规定总α放射性不超过0.1 Bq/L、总β放射性不超过1 Bq/L。

  (二)生活用水量标准

  ¨用水量"在居民区是指每一居民每天消耗的平均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是指一年中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用水量。

  最高时用水量是指最高日内最高小时的用水量。

  日变化系数(Kd) 在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 (kh) 在最高日内,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集中式给水

  (一)水源选 择

  (二)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三)水质处 理

  常规的给水净化工艺包括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

  1.混凝沉淀

  混凝沉淀 在天然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互相粘附聚合成较大颗粒,然后从水中沉降下来,此过程称为混凝沉淀。

  1)混凝原理 大约有三

  (1)压缩双电层作用:

  (2)电中和作用

  (3)吸附架桥作用

  2.过滤

  过滤是指浑水通过滤料层(砂、砾石等组成)水中悬浮颗粒和微生物等杂质被截留在过滤层上或滤层中,而达到净化的过程;水经过滤后。残留的细菌、病毒失去悬浮物质的保护作用,(呈裸露状),为下一步滤后消毒创造条件。

  滤池工作周期:

  (1)成熟期:此时滤料很清洁,过滤效果不高,常需降低滤速或实行初滤排水;

  (2)过滤期:此时滤料表面已有滤膜,净水效果良好;

  (3)清洗期:在过滤过程中,滤层孔隙不断减小,水流阻力越来越大,终因产水量大减,或出水水质欠佳,而需停止过滤,冲洗滤料。

  3.消毒

  1) 氯化消毒

  有效氯 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漂白粉含有效氮约25%~30%,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70%。

  (1)氯化消毒原理:氯加入水中后,很快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 --> HOCl+H+ +Cl-

  漂白粉加入水中后也能水解成次氯酸

  2Ca(OCl)Cl+ 2H2O --> Ca(OH)2 + 2HOCl + CaCl2

  次氯酸体积小,为中性分子,具有较强渗入细胞壁的能力;同时又是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蛋白质、RNA、DNA等内容物漏出,并能影响和干扰多种酶系,特别是能氧化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中的巯基,使糖代谢受阻,最终导致细菌死亡。病毒缺乏复杂酶系,对氯抵抗力较细菌强,氯对病毒的作用,多半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加氯量即为加入水中的总氯量。它除了满足需氯量外,尚应有一定的剩余氯量,即

  加氯量 = 需氯量 + 需氯量

  需氯量是指因灭菌、以及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

  水中剩余的氯量即余氯。余氯有两种:

  游离性余氯即自由性余氯(指HOCl和OCl-),

  化合性余氯(指NH2Cl和NHCl2)。

  氯加入水中后所需余氯量,以及接触时间与余氯性质有关。对游离性余氯而言,要求接触3Omin后,有0.3~0.5mg/L余氯,而对化合性余氯则要求接触1~2h后有1~2mg/L余氯。

  加氯量和余氯的关系:

  当水中无氨时,假设水的需氯量为零,则加氯量等于余氯量(由虚线OA所示),当水中存在少量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时,加氯量为M时余氯为零。以后,随着加氯量增加,余氯量逐渐上升,(如MB所示)。

  原水游离氨在0.5mg/L以下时,加氯量可控制在折点后。在0.5mg/L以上时,产生的化合性余氯已够消毒,加氯量可控制在C点前。

  ②水的pH值: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在水中按下式电离:HOCl ===H+ + OCl-。其离解程度和pH、温度有关。当pH<6.0时HOCl接近100%;pH=7.5时,HOCl和OCl-大致相等;pH>9时,OCl-接近100%,根据大肠杆菌杀菌试验HOCl杀菌效率比0C1-高80倍。因此消毒时,水的pH值不宜太高。

  ③水温:水温高、杀菌作用快。在0~5 ℃杀灭大肠菌所需时间比20~25 C℃所需时间多3倍。

  ④水的浑浊度:用氯消毒时,必须使HOCl和OCl-直接与水中细菌接触,才能达到杀菌效果。如水的浊度高细菌可吸附在悬浮颗粒上,则氯的作用达不到细菌本身,会使消毒效果降低。

  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同,消毒前细菌数量过多,消毒后水中细菌往往较难达到卫生标准要求。

  (3)氯消毒方法

  ①普通氯化消毒:

  ②氯胺消毒法:

  ③折点消毒法:

  ④过量氯消毒法:

  2)二氧化氯消毒

  3)臭氧消毒

  4)紫外线消毒

  4.水质的特殊处理

  5.水质深度处理

  (四)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五)给水的卫生防护

  分散式给水

  (一)农村给水

  1.小型集中式给水

  2.分散式给水

  (二)饮水净水器

  饮水净水器是一种微型水质深度处理装置。

  1.净水器

  净水器种类

  净水器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净水器的卫生学要求

  2.纯水

  纯水器的出水水质卫生要求应符合卫生部1998年颁布《反渗透饮水处理装置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定》中的要求。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卫生监督。

  (一)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1.水源卫生调查

  2.水厂调查

  3.水质监测

  卫生部门根据需要应对集中式给水单位以及自备给水单位的供水系统的水质进行定期抽查,并负责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

  (二)农村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农村改水主要是改善饮用水水质和供水方式,即发展集中式供水。

  1.水源调查 对水源进行卫生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水源防护措施。

  2.水质监测

  3.水性疾病的监测 主要是收集和汇总本年度疫情资料;调查和核实由饮水所引起的

  暴发性传染病的次数、时间、患病人数以及造成的损失等。

  水性地方病的监测,是收集和汇总当地地方病资料中记录的地方性氟病(或碘缺乏病或砷中毒)的病史、病情、饮用水质以及改水后的病情变化。

  (三)洪涝灾害期间饮水卫生应急措施

  1.加强水源防护,重点保护已有的集中式给水水源

  2.运送安全卫生饮用水或接引自来水

  3.强化饮水净化消毒

  4.采用可移动的水质净化设施,建立临时小型水厂

  5.加强水质监测及对净水消毒剂、设备等的检定和管理工作

  例题:

  1.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

  A.克汀病

  B.水俣病

  C.甲型肝炎

  D.氟斑牙

  E.地方性甲状腺肿

  2.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

  A.中毒性疾病

  B.肠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皮肤病

  E.免疫性疾病

  3.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B.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参考答案

  1.C 2.B 3.E

123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