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口腔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解析:第七单元_第2页

   2016-08-25 16:27:05   【

  (三)医院感染的控制

  1.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医疗器械、衣物、制剂和液体的灭菌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2.隔离 包括传染源的隔离和对易感者的保护性隔离。

  3.检测 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随机检测有助于记录疫情,如发现医院感染应迅速监控。

  4.抗生素的应用 滥用抗生素能加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但是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机构和法规

  三、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的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主要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2.毒素

  (1)定义:细菌毒素是细菌在黏附、定居及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2)种类:根据来源、性质和作用机制等不同,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表19-1)。

  表19-1 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由活菌分泌到菌外,少数是细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崩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2004)

  稳定性 60~80℃,30min后被破坏 160℃,2~4h才被破坏

  作用方式 与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 刺激宿主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 较弱,各细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效应,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 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 弱,刺激机体产生中的抗体作用弱;甲醛醛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2001)

  (二)细菌侵入数量

  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需有足够的数量(2002)。

  (三)细菌侵入的部位

  有了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数量的致病菌,若侵入易感机体的部位不适宜,仍不能引起感染。

  四、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一)天然免疫

  1.屏障结构 ①皮肤黏膜屏障;②血脑屏障;③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杀菌过程:吞噬细胞杀菌过程一般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①识别与结合;②吞噬;③消化。

  (2)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分为依氧和非依氧两类。

  (3)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的结果有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两种。①完全吞噬:指病原菌不仅被吞噬,而且被杀死消化。②不完全吞噬:指病原菌虽被吞噬,但未被杀死。

  3.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主要有补体、溶酶菌、防御素和乙型溶素。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