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共卫生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公卫执业医师《流行病学》考点详解:第四章_第2页

   2016-08-30 15:10:53   【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基本整理模式

  暴露组发病率=a/(a+b)

  对照组发病率=c/(c+d)

  如果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无明显偏倚

  则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二)、人时的计算:精确法、近似法、寿命表法

  (三)、率的计算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CI =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范围:0~1

  适用条件:样本量大、人口稳定、整齐变化的资料、报告时必须注明时间长短;

  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ID =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观察人时

  变化范围:0~∞

  适用条件:观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存在失访、资料不整齐

  3、 标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

  SMR = 研究人群中的观察死亡数/以标准人口死亡率计算出的预期死亡数

  变化范围:0~∞

  适用条件:结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样本较小、不宜直接计算率。

  SMR 指标意义:

  被研究人群死于(发生)某病的危险性是标准人群的多少倍。

  SMR=1,研究人群某病死亡(发病)危险等于标准人群;

  SMR>1,研究人群某病死亡(发病)危险大于标准人群,是标准人群的SMR 倍;

  SMR<1,研究人群某病死亡(发病)危险小于标准人群。

  (四)、效应的估计

  1、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 危险度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 RR),即暴露组的危险度(累积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

  RR指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 。

  2、归因危险度AR (Attributable risk)

  AR指标意义:暴露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

  RR和AR比较: RR 病因学意义较大,AR的公共卫生意义较大。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AR %),又称病因分值(EF)或归因分值(AF)。

  意义: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指标意义: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

  t:总人群率,Io:非暴露组率

  指标意义:暴露人群与一般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率的大小。P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人群病因分值):

  指标意义: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