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药师 >> 执业中药师 >> 考试辅导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2018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新教材考点:第五章

2018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新教材考点:第五章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09月09日 ]  【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一)简述

  参考范围:2009A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

  2.白细胞减少

  (1)疾病 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 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等。

  (3)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

  (4)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2008A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2.0~7.0)×109/L (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0.02~0.5)×109/L (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0.1×109/L (0%~1%)

  淋巴细胞绝对值 (0.8~4.0)×109/L (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 (0.12~0.8)×109/L (3%~8%)

  【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

  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

  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10.0×109/L;重度感染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2)中毒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

  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过敏性休克等;

  (2)中毒或损伤 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用药 抗肿瘤药、苯二氮
类镇静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病、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3)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和严重烧伤等。

  (2)用药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 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

  【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1.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

  (2)血液病

  (3)其他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2.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红细胞计数(RBC)

  (一)简述

  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

  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

  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如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等)患者;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

  2.红细胞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多种理化因素所致再障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

  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

  四、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80~190g/L

  (二)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增多

  (1)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等。

  (2)创伤 大量失水、严重烧伤。

  2.血红蛋白减少

  (1)出血

  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

  (2)其他疾病

  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比红细胞减少程度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由慢性反复出血引起,如胃溃疡、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减少程度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五、血小板计数(PLT)

  (一)参考范围:

  (100~300)×109/L

  最佳选择题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10-50)×109/L

  B.(50-100)×109/L

  C.(100-300)×109/L

  D.(300-500)×109/L

  E.(500-700)×109/L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100~300)×109/L。

  血小板主要作用有:

  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

  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

  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

  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

  (二)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1)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等。

  (2)破坏过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等。

  (3)分布异常 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4)其他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出血性疾病等。

  (5)用药 药物中毒或过敏。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

  2.血小板增多

  (1)创伤 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123
责编:duoduo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