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统计师 >> 行业知识 >> 统计分析 >> 文章内容

201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情况分析

来源:考试网  [2018年9月5日]  【

工业创新活跃度稳步提升 企业家创新意识不断增强——2017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情况分析

  2017年,浙江坚持“八八战略”总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创新扶持政策,推动创新战略规划制定,全省工业企业创新活跃度稳步提升,企业家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创新强省建设。

  一、创新形式更加多样,创新作用越加明显

  1.多种创新共同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产品创新的企业占44.8%,比2016年回落0.6个百分点;实现工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分别占38.3%、31.9%和32.2%,分别提高1.7、1.4和0.9个百分点。从创新影响看,认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影响最大的企业分别占实现创新企业的55.9%、24.0%、10.5%和9.6%。其中,产品创新对企业最大的影响是提高产品性能和增加产品品种,认为其影响程度为“高”的企业分别占82.9%和78.7%;工艺创新最大的影响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生产的灵活性,认为其影响程度为“高”的企业分别占82.9%和74.6%;组织创新最大的影响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提升管理效率,认为其影响程度为“高”的企业分别占81.0%和78.6%;营销创新最大的影响是开拓新客户群体和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认为其影响程度为“高”的企业分别占74.8%和73.4%。调查结果表明,多种创新类型共同发展,极大提升企业创新活力,不同的创新形式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2.创新作用更加认同。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24878家,占62.3%,比重比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创新的企业22922家,占57.4%,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88.0%的企业家认同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作用,其中29.1%的企业家认为起到重要作用,分别比2016年提高0.3和1.2个百分点。24690家企业为今后发展制定了创新战略目标,占61.9%。其中,创新战略目标为“保持本领域国际领先地位”、“赶超同行业国际领先企业”、“赶超同行业国内领先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保持现有技术水平与生产经营状况”的分别占4.5%、7.8%、20.9%、53.2%和13.4%。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创新作用进一步得到企业家认同,为企业制定创新战略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3.创新活跃度继续提高。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创新的大型企业534家,占全部大型企业的93.8%,比重比2016年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创新活动的中型企业3489家,占全部中型企业的83.6%,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创新活动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为18469和430家,分别占全部小型和微型企业的55.2%和24.2%。大型企业的创新占比分别高出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10.2、38.6和69.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企业家对创新的认可度最高,98.8%的大型企业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发展起了作用,与2016年持平,其中69.2%的企业认为起了重要作用,比2016年提高7.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有95.8%、87.4%和77.0%的企业家认为创新对企业发展起了作用,分别比2016年提高0.9、0.3和0.6百分点,其中认为起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家分别占47.8%、26.7%和16.5%。从数据上看,企业创新活动以及企业家对创新的认识与企业规模成正相关,企业规模越大,创新活跃度越强,企业家对创新的认可度越高(见下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规模企业创新占比(%)

  4.创新投入不断优化。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费用1420亿元,比2016年增长7.2%,创新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15%,比2016年提高0.13个百分点。从创新费用支出构成情况看,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支出明显提高。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支出1030亿元,占创新费用的72.5%,比2016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329亿元,占23.2%,回落1.7个百分点;从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22亿元,占1.5%,回落0.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各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5.自主创新更具活力。2017年,在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中,内部研发活动是企业选择的最主要形式,占68.0%,比2016年提高4.8个百分点。选择购买机器设备和软件的企业占49.7%,提高13.5个百分点。选择进行相关培训的企业占28.9%,对新产品进行外观或包装方面设计的企业占21.7%,拓展市场时进行市场调研和广告宣传等活动的企业占14.6%,分别回落0.5、0.9和0.4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形式多样,并且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6.创新合作逐步加强。2017年,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共1424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7%,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客户和设备原材料组件或软件的供应商与企业开展创新合作最为密切,分别占53.4%和38.7%,提高0.3和2.0个百分点,认为他们最有合作价值的企业分别占50.3%和33.5%。在开展创新合作的企业中,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4319家,占30.3%,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的合作形式为共同完成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或研究机构人员到企业兼职和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分别占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的64.1%、27.9%和23.9%。表明企业对创新合作越来越重视,创新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见表1)。

  二、创新机制尚需完善,创新激励还得加力

  1.阻碍创新主要因素有待加快解决。调查结果显示,人才缺乏或流失、创新成本过高、缺乏技术信息和创新动力不足是阻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认为人才缺乏或流失对企业创新阻碍较大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37.6%,比2016年提高1.5个百分点;认为缺乏技术信息、创新成本过高和不能确定市场需求的企业分别占27.1%、26.7%和20.2%,比2016年提高0.9、0.2和0.4个百分点;认为没有创新的必要、缺乏市场信息、创新成果易被低成本模仿和很难找到创新合作伙伴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分别占14.7%、12.2%、10.6和8.6%。

  2.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持续加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8072家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用于保持和提高企业创新竞争力,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0.3%,占比低于2016年1.7个百分点。从企业采取的具体措施看,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发挥时间上的先发优势和申请注册商标是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0.2%、19.6%和17.2%,分别比2016年回落0.4、0.3和1.9个百分点。从对主营产品拥有品牌所有权看,对最主要的主营产品拥有品牌所有权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1%,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该品牌由本企业独立开发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0.0%,回落0.9个百分点。

  3.制约创新的政策因素不容忽视。与2016年相比,企业家对10项创新相关政策的认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7项政策的认同度回落超过10个百分点。在认为政策效果不明显或未享受的企业家中,“不具备享受政策资格”被企业家认为是首要原因,10项政策均有六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不具备享受政策资格”,其中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受益面狭窄反映最为强烈,分别占84.0%、82.3%和82.2%;第二位的原因是“不知道此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政策”和“优先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两项政策选择该选项的企业家较多,分别占20.5%和18.5%。因此,加大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创新政策宣传,提高创新政策知晓度,扩大政策惠及面刻不容缓(见表2)。

  三、优环境育人才强功能,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1.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各项企业创新政策落实力度,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保证政策实施效果。一是要加大对各项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相关政策解读,让企业能及时、全面了解政策,并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福利。二是要降低各类创新扶持政策门槛。政策门槛较高,适用范围较小是阻碍创新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适当降低门槛,提高政策的普惠性和适应性,让更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创新政策的益处。三是要简化审批程序。继续推进政府简政放权工作,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政策审核审批环节,加大各项创新扶持政策落实力度。

  2.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强化人才战略,吸引人才来浙工作,增强浙江创业活力和创新能力。一是“引人才”。一方面企业要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引进各类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要重视各类紧缺人才的引进,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流动环境。二是“育人才”。一方面企业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通过自主方式培养和发展人才,积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创造,另一方面各类高校和研究院积极改进教育发展模式,培育善于思考、勇于创造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三是“留人才”。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优秀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与配套设施,解决各类人才在浙工作的后顾之忧。

  3.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功能。各级政府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减少企业创新阻力。一是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有效促进基础研究项目的发展,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利用转化,减少企业研发成本。二是切实加强金融支持措施。政府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担保机制,推动实现多部门多渠道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门槛,鼓励银行机构针对企业开展专利权、版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改善企业融资状况。三是完善企业创新成果法律保障。健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打造法治化的创新环境,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大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

  (社科处 王华山)

责编:zp032348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