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统计师 >> 辅导资料 >> 中级统计师 >> 文章内容

2016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教材知识点: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来源:考试网  [2016年4月25日]  【

  2016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教材知识点: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 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 调查目的

  怎样确定统计调查的任务和目的?一般来说,应该服从下列要求:

  1. 根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统计用户的具体需求;

  2. 遵照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保证统计调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从统计调查能力和调查对象等统计工作的实际出发,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二) 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回答向谁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统计资料的问题。明确了调查的任务和目的,就要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也就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

  (三) 调查表

  1. 调查表的概念

  调查表是指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统一规范的调查表格式。它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向用户提供什么产品,二是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指标。

  规范化的统计调查表分为综合表和基层表。

  综合表就是解决向用户提供什么产品的问题,它是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形成规范的统计工作成果或“产品”的综合要求,也是统计综合单位整理汇总基层统计数据并报送上级统计机构使用的统计调查表。

  基层表是基层企业事业单位填报的统计调查表,是统计工作中搜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具。

  把调查提纲中的各个调查指标或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中,就构成了调查表。利用调查表这个工具来进行统计调查,不仅能够条理清晰地填写需要搜集的资料,还便于调查资料的整理和汇总。

  2. 调查表的指标设计

  综合表指标是统计需求的概念化和具体化,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和具体性。数量性意味着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客观现象的量,而且是一定可以用数字来表现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字表现的统计指标。综合性意味着统计指标说明的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体,它是许多同类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具体性意味着统计指标不是抽象的数字和概念,它总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

  综合表指标从其作用和表现形式来讲,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类型。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的广度的,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特别是用来说明生产或工作的总成果。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例如用总体的部分数值和总体的全部数值相比较说明总体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等等。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例如平均工资、平均人数等等。

  基层表指标是综合表指标在一个调查单位的具体体现,是加工计算综合表指标的原材料。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需要通过复杂的运算才能取得基层表指标数据;同时还应注意列入基层表的指标是要能够取得确切资料的,有些指标虽然需要,但还没有条件取得,不应列入;基层表的各项指标之间,应该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进行了解,也便于使指标间互相核对、互相验证,提高原始数据质量。此外,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还要考虑调查周期,调查周期短的,指标数量应少一些、指标分组宜粗一些;调查周期长的,指标数量可以多一些,分组可以细一些。

  不论是综合表指标还是基层表指标,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都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1)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应该依据国民经济核算、相关经济、社会科学理论,以及会计、财政、金融等业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

  (2) 指标含义:指标含义规定了统计的界限划在什么地方,什么算在内,什么不算在内。

  (3)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确定既要符合国家标准,又要便于调查单位的具体实际;既要方便数据搜集和数据处理,又要兼顾人们的习惯。

  (4) 计算方法:所有的综合表指标都是通过计算获得的,只不过有些计算简单,有些计算复杂;有些只要通过基层表指标直接加总就可以得到,有些还需要对多项基层表指标进行复杂去处才能得到。基层表指标也分两类,一类是直接从基层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台账中取得,有些还要经过一定的加工运算。因此在设计基层表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简单的、能直接取得的指标,从而减轻基层统计调查人员的工作量。

  (5) 时空范围:明确的时空范围是指指标能否说明问题、有无意义的关键。时间范围一般有两种界定,一是按时点来定,如×年×月×日;二是按时期来界定,如从×年×月×日到×年×月×日。空间范围一般指地域范围,如×省×地区×县市;有时也包括组织系统的范围,如教育系统等。

  3. 调查表的格式

  为了加强统计调查表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统计调查表格式的若干规定。

  规定了统计调查表的一般格式:

  左上角为填报单位的标记,中间是表名和报告期别,

  右上角为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依次列出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

  表的左面一般为表的主栏,列出统计调查的指标;

  右面为宾栏,列出统计分组标志等。

  表的下面是统计责任标志,从左至右依次为企业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

  实际报出日期。

  (四) 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

  统计调查方法是保障统计资料准确性、及时性的重要条件。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方法。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优势和局限性(参见第一章相关内容),因此在调查方法设计时应该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条件综合考虑,选择切合实际的调查方法。

  严密细致的调查组织方式是使统计调查顺利进行的保证。调查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调查人员的组织;现场调查的方式方法,如入户调查、信函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动员、调查人员的选择和培训、文件印刷、编制程序等;调查资料的报送形式和报送办法;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安排调查进度,如确定调查时间,提供或者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等;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安排;等等。

  (五) 调查经费预算

  在进行调查经费预算过程中,首先要求对与调查有关的所有工作项目(任务)的时间、人力、设备、原材料等进行仔细考察,然后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经费。所有工作项目(任务)估算的费用汇总就形成了调查总体费用的直接估计,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上适当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用、不可预见费等)就形成了调查的总预算。

  二、 调查方案的撰写

  (一) 调查方案的格式

  调查方案的格式包括摘要、前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内容和范围、调查采用方式和方法、调查进度安排和有关经费开支预算、附件等部分。

  (二) 撰写调查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1. 一份完整的调查方案,上述5个部分的内容均应涉及,不能有遗漏。否则已经不完整的。

  2. 调查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对调查课题的背景的深刻认识上。

  3. 调查方案要尽量做到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4. 调查方案的格式方面可以灵活,不一定要采用固定格式。

  三、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一)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 逻辑分析法:是指从逻辑的层面对调查方案进行把关,考察其是否符合逻辑和情理。

  2. 经验判断法:是指通过组织一些具有丰富市场调查经验的人士,对设计出来的市场调查方案进行初步研究和判断,以说明调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试点调查法:是通过在小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调查,对调查方案进行实施检验,以说明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的方法。

  (二) 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施

  调查方案的模拟实施是只对那些调查内容很重要,调查规模又很大的调查项目才采用模拟调查,并不是所有的调查方案都需要进模拟调查。

  (三) 调查方案的总体评价

  调查方案的总体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但是,一般情况下,对调查方案进行评价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调查方案是否体现调查目的和要求;调查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调查方案是否科学和完整;调查方案是否具有高效经济的优点。

责编:daibenhua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