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考试试题 >> 某省拟建设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全长19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某省拟建设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全长19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来源:焚题库  [ 2017年9月6日 ]  【
简答题 某省拟建设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全长19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全线共设计特大桥与大桥35座,其中跨河桥多处,并多处伴行河流,隧道22座,互通式立交5处,服务区1处。永久占用林地130kmooOsdBRE4f.png。全线土石方总量220万mh7XF6VhKVu.png。拆迁建筑物1.8万mooOsdBRE4f.png,全线设置取土场8处,弃土(渣)场22处,项目总投资66亿元。该公路经过地区气候温和,多年年平均降雨量550mm。公路沿线多数路段地处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300~1000m。拟建公路沿线经过2个林场,林地植被覆盖率50%~60%,且以人工林为主。沿线经过多个农田灌溉设施。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点58个;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点39个;声环境敏感点类型有集镇、村庄、学校、医院。道路红线距A中学围墙120m,距B小学围墙30m,两学校均有3层教学楼面向公路,其声环境现状达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高速公路达到设计车流量时,预测A中学教学楼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2dB(A)、56dB(A),B小学教学楼的预测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8dB(A)、63dB(A)。问题: 1.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说明理由。 2.分别说明本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噪声评价范围。 3.在预测营运中期时各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影响时,需要的主要技术资料有哪些? 4.给出对B小学的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5.提出对B小学可行的噪声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

1.(1)一级评价。(2)理由: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A中学和B小学噪声级增高量2~13dB,不能满足其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且沿线村庄较多涉及人口多,按照声影响评价导则的有关规定评价等级应确定为一级。 2.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噪声评价范围应分别取道路路中心线两侧300m、200m范围。由于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点,施工期为流动声源,对敏感点有显著影响,评价范围应延伸至环境敏感点;而运营期为固定线源且随距离衰减,仅对距离近的敏感点有一定影响。 3.(1)工程技术资料:路段、结构、坡度、路面材料、标高、地面材料、交叉口、道桥数量。(2)车流情况:分段给出昼间和夜间各类型车辆的平均车流量、车速。(3)环境状况:公路至预测点之间的距离,地面类型,公路与预测点之间的障碍物、地形高差等。(4)敏感点参数:敏感点名称、类型、所在路段、桩号(里程)和路基的相对高差、人口数量及沿线分布情况、建筑物的朝向、层数、现状噪声,采用的评价标准。 4.(1)针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预测评价B小学按标准要求预测声级的达标及超标状况。(2)针对B小学影响范围绘制噪声等声级线图,明确合理的噪声控制距离和规划控制要求。(3)结合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布局,评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4)对提出的各种噪声防治措施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在多方案比选后规定应采取的措施并说明措施降噪效果。 5.(1)合理规划布局:尽可能避绕,或明确B小学与高速公路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或采取整体搬迁。(2)噪声源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低路堑等道路形式,并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和材料。(3)传声途径噪声削减:考虑设置绿化带等作为隔声屏障。(4)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采取隔声门窗、通风消声窗等。(5)加强交通噪声管理:采取限鸣(含禁鸣)、限速等措施,合理控制道路交通参数(车流量、车速)。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焚题库

纠错评论责编:lzy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